永續環境

油汙影響下的「海岸生態」 從生物鏈破壞到漁民生計的科學探討

船隻事故除了影響人類安全,更對環境與生態造成長遠傷害。近年,台灣兩起重大船難事件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七年前(2016年3月10日),德翔台北輪於金山和石門外海遇上擱淺事故。船上的石油不幸洩漏,導致沿海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曾經閃亮的礁石被厚厚的油汙覆蓋,海洋生物如螃蟹和貝類也被困在油汙之中,無法自由活動。潮間帶的生態系統幾近毀滅,對於依賴這片海域作為生計的漁民來說,打擊尤為沉重。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然而,歷史經常呈現出相似的劇情。在德翔輪的賠償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的時候,另一起航海事故再次發生。今年7月20日,一艘帛琉籍的貨櫃船「天使輪」在高雄港外海遭遇困境,船身出現傾斜,最終沉沒。雖然船長下令撤離,船上仍有1349個空貨櫃。由於約600個空貨櫃在高、屏外海流離失所,造成航行的安全隱憂。更糟糕的是,「天使輪」的油汙發生洩漏。幸好,在努力了將近兩個月後,台灣港務公司於9月21日成功清除了船內的14個油櫃,總計達到470公噸的殘油。

當一艘船在靠近海岸或礁石區域擱淺,船上的燃油或化學物質很可能外洩到海中。燃油和某些化學物質對海洋生物有極高的毒性,它們可能殺死或傷害魚類、珊瑚和其他生物。這不僅威脅到生態系統的平衡,還會影響到漁業和當地社區的生計。

近岸採集難以量化 弱勢漁民求償困難

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鄭學淵指出,儘管許多漁船在出海捕魚時,會保留有關他們捕獲的資料,從而在論及損失時有具體科學憑據的漁獲努力量可供參考。但對於那些在潮間帶採集的灘塗漁民來說,情況卻大相徑庭。這些漁民多數屬於經濟弱勢,他們依賴在潮間帶採集紫菜、石花菜,或是撿拾海螺、小章魚來補貼家用。然而,他們往往無法提供正式的書面證明來表明其災後損失。這使得漁損調查難以實際幫助到這群人,他們所受到的損失無法訴諸具體的科學憑據。

油汙形成薄膜 影響光合與呼吸作用

油汙影響
潮間帶生物首當其衝受害,全身滿是油污的螃蟹。(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周昭蕊攝影)

從科普的角度來說,油汙會形成一層薄膜,阻止陽光照射到海水中,進而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光合作用。此外,油汙也會令海洋生物的呼吸受阻,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中,海洋生物將面臨生存危機。

對於這些受害的漁民,他們的困境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對他們來說,海洋不只是生計的來源,更是他們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家。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制度與措施,以防止此類事故再度發生,並確保受害的漁民能得到公平的賠償。

首圖:林倩如攝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此篇文章及圖片部分參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報導,【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相信「人們因了解而行動,環境因行動而改變」希望藉由環境資訊的交流與環境信託的推動,關懷環境、參與行動,建構「人」與「自然」間的和諧關係,懇請前往關注或支持。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出處:

1.北海岸生態浩劫再起 直擊「德翔台北」擱淺油污事件.環境資訊中心

延伸閱讀:

1.人造珊瑚礁或能彌補「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