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綜合

阿根廷發現新的草食性恐龍物種

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西北部的巴塔哥尼亞地區發現了兩具標本,確定了一種中型的鬣蜥齒形類鳥腳恐龍新物種,名為 艾米莉亞龍屬(學名:Emiliasaura,意為「艾米莉亞的蜥蜴」)艾莉珊卓(alessandrii)。這個新物種生活在早白堊世的瓦朗吉尼期,距今大約 1.38 億年前。

「了解早白堊世的恐龍對於深入研究那些特有於晚期白堊世動物群的演化歷史至關重要。」首席作者 Rodolfo Coria 博士表示。這段時期的恐龍多樣性反映了恐龍家族的重要分支的建立,但我們對於白堊紀早期的恐龍知識仍相當不足,特別是在南美地區。

Emiliasaura alessandrii 屬於鬣蜥齒形類恐龍中的一個早期分支,被稱為鬣齒龍形類(Rhabdodontomorpha),是鳥腳類(Ornithopoda)恐龍的一部分。這一類恐龍包括從小到大的多種植食性恐龍,分布於歐洲和岡瓦納大陸。

有助理解白堊紀早期南美洲恐龍

早期棱齒龍類恐龍 Iani smithi 的生活復原圖。(圖片來源:Jorge Gonzalez。)

Emiliasaura alessandrii 是南美洲首個發現的鬣齒龍形類恐龍,也是目前已知最古老且最原始的成員。這一新物種是早白堊世瓦朗吉尼期恐龍群的一部分,這個恐龍群還包括梁龍科和雙嵴龍科蜥腳類恐龍,以及鯊齒龍類獸腳亞目恐龍。

Emiliasaura alessandrii 的標本來自 Mulichinco 組的不同地點和地層,其中正模標本包含喙骨、肩胛骨的近端、肱骨和完整的右後肢,而副模標本則保存有椎骨、血弓、不完整的骨盆以及幾乎完整的後肢。

研究人員指出,新物種具有前後延長的腸骨,背部輪廓呈 S 形且寬大的 brevis 骨架,股骨軸有一個位於近端的第四轉子,第二腳趾有短而粗壯的爪骨,這些特徵類似於結節棘鱗鳥腳類恐龍。

這項發現已發表於《白堊紀研究》期刊,本次發現豐富了我們對南美洲恐龍多樣性的理解,也為恐龍家族樹的演化歷史添加了新的枝節。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Jorge Gonzalez (CC BY 4.0)

圖片來源:Jorge Gonzalez、Cretaceous Research(CC BY 4.0)

參考論文:
FIRST VALANGINIAN (EARLY CRETACEOUS) ORNITHOPOD (DINOSAURIA, ORNITHISCHIA) FROM PATAGONIACretaceous Research
延伸閱讀:
1、樹林中的重量級建築師:大型草食動物如何塑造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