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健典

以人造子宮養育胎兒的體外發育技術,有望在十年內發展成熟

使胎兒在人體外發育的「體外發育」(Ectogenesis)一詞,已成為醫學、心理學和倫理學的一個重要話題。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婦產科學系的卡洛·布利特教授(Carlo Bullett)認為,達成體外發育所需的人造子宮技術將在未來十年發展成熟。

人造子宮技術

此種技術已在 2017 年由一組研究團隊用於小羊的胚胎發展,該團隊以體外的子宮系統培育小羊胚胎自 24 週至 27 週。該系統能提供營養成分充足的血液和羊水,以協助胚胎健康成長。此種人造子宮技術(Artificial Womb Technology)若發展成熟,將能完全取代人類的子宮,使胚胎完全在體外發展至成熟。也可作為新生兒重症照護(Neonatal intensive care)使用,以提升早產兒的存活率。

目前包括英國在內的 11 個國家,以法律規範人類胚胎禁止在體外發育超過 14 天。但自 1980 年起,人造子宮的試驗就已在實驗羊和實驗鼠身上進行。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medicine/%E5%85%A8%E7%90%83%E9%A6%96%E4%BE%8B-%E5%B7%B4%E8%A5%BF%E5%A9%A6%E5%A5%B3-%E6%AD%BB%E8%80%85%E5%AD%90%E5%AE%AE%E7%A7%BB%E6%A4%8D-%E6%87%B7%E5%AD%95-%E7%94%A2%E4%B8%8B%E5%A5%B3%E5%AC%B0/”]

爭議

將體外發育技術用於人類胚胎上無疑有許多的道德爭議,若將此技術用於新生兒重症照護較無爭議,但人造子宮技術包含幾個問題,例如胎兒的生理障礙通常會在 28 週左右發現,因此人造子宮也許會改變墮胎的道德問題。

此外,使胎兒於體外發展也可能改變人類的演化途徑。對此,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實踐哲學助理教授安娜·斯梅多博士(Anna Smajdor)表示:「我們目前認為人類的大腦和頭骨尺寸的制約因素,主要是受到人體內子宮及骨盆的限制。若我們將人類的胎兒移出此環境,也許會出現新的演化途徑。」

[related-post url=”https://tomorrowsci.com/medicine/%E4%BA%BA%E9%80%A0%E5%AD%90%E5%AE%AE%E5%8B%95%E7%89%A9%E5%AF%A6%E9%A9%97%E5%86%8D%E7%8D%B2%E6%88%90%E5%8A%9F-%E7%B6%BF%E7%BE%8A%E8%83%8E%E5%85%92%E5%81%A5%E5%BA%B7%E5%AD%98%E6%B4%BB/”]

未來發展

目前各國已有許多團隊正在進行人造子宮技術的研究,2017 年成功將小羊胎兒於體外發育 4 週的費城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的艾倫·佛雷克醫師(Alan Flake)就表示:「我們正在與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協調,因此在未來兩年內開始進行相關的臨床試驗並非不可能。」

雖有許多道德爭議所在,但研究人員認為人造子宮技術將能避免孕婦因生產突發狀況而死亡。全球每年約有 30 萬名女性死於生產問題,而在英國每十萬名孕婦就有 8.8 人在懷孕期間或產後死亡。因此,若能將胚胎移置體外的人造子宮發育,也許能解決此問題,並改善胎兒發展的問題。

參考資料:

  1. Hudson, A. (2019, May 14). Babies born using an artificial womb ‘possible in a decade’. Metro
  2. Partridge, E. et al., (2017). An extra-uterine system to physiologically support the extreme premature lamb. Natur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