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健典

生物學家發現控制食慾的古老神經激素

倫敦女王瑪莉大學的生物學家團隊發現,控制人類食慾的神經激素擁有超過五億年的古老演化起源。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研究顯示,這種促進飽腹感的分子—博比辛(bombesin),不僅在人類及其他脊椎動物中存在,甚至在海星及其海洋親戚中也能找到。

博比辛是一種小型肽,負責調節飢餓感,當我們吃得差不多時,它會發出信號告訴我們該停止進食。然而,它的故事遠早於人類或哺乳動物。新研究表明,類似博比辛的神經激素在動物界中,早在脊椎動物出現之前,就已經在調控食慾。

能促使海星胃部收縮,延遲進食行為

圖片展示了ArBN對普通海星(Asterias rubens)的有趣影響。雖然ArBN並未引起完全的胃部收縮。(圖片來源:Weiling Huang)

博比辛的名字來自火腹蟾蜍(Bombina bombina),該分子最早於1971年從蟾蜍的皮膚中分離出來。科學家發現,將博比辛注射到哺乳動物體內後,能減少食量並延長餐間時間,進而推測博比辛類的神經激素是控制食物攝入的自然系統之一。

倫敦女王瑪莉大學的莫里斯·艾爾費克教授和團隊,與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奧利維耶·米拉博博士合作,探索博比辛的進化歷史。研究人員在無脊椎動物基因組中發現了類似博比辛的神經激素基因,尤其是在海星(Asterias rubens)及其他棘皮動物(如海膽和海參)中。

進一步研究顯示,海星的博比辛(ArBN)能促使海星的胃部收縮,並且在食物攝入後,會促使海星的胃收回,延遲其進食行為。這一發現不僅揭示了博比辛在食慾調控中的古老角色,還有助於開發新型減肥藥物,並可能在應對海星入侵等環境問題中發揮作用。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 Unsplash/CC0 Public Domain (CC BY 4.0

圖片來源:Weiling Huang (CC BY 4.0)

參考論文:
Discovery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ation of a bombesin-type neuropeptide signalling system in an echinoder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延伸閱讀:
1、「吸完大麻就餓?」科學家揭曉大麻如何激發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