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宇宙,  科技前瞻

核武對抗小行星:科學家揭露太空防衛新策略

在眾多災難電影裡,使用核彈摧毀迎面而來的小行星似乎是拯救地球的終極解決方案。但真實世界裡,這真的是個好主意嗎?萊倫斯利佛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模型工具,能夠模擬在小行星表面爆炸核裝置後可能發生的情況。這個工具不僅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核爆炸與小行星表面的交互作用,還研究了可能影響小行星內部的衝擊波動態。

這項名為X射線能量沉積模型的新研究提供了一個工具,讓研究人員可以在探索核蒸發作為一種潛在替代動能撞擊任務的手段時,建立在DART任務獲得的洞察力基礎上。研究人員瑪麗·柏奇表示,核裝置是人類技術中單位質量能量密度最高的工具,可能成為緩解小行星威脅的重要工具。

但這項研究並非易事。預測潛在核偏轉或破壞任務的有效性,依賴於對裝置的X射線能量沉積到小行星以及隨後的物質蒸發進行準確的多物理模擬。這些模擬需要多種複雜的物理軟件包,它們涵蓋了許多數量級,並且在計算上非常要求。

遭遇大型小行星撞擊的機率低

勞倫斯利佛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開發了一個模型,展示了在地球附近的小行星表面附近引爆核裝置後,及小行星是如何被破壞的。(圖/Mary Burkey)

研究團隊設定了為各種小行星物理性質開發有效準確的核偏轉建模方法的目標。柏奇表示,他們的高保真模擬可以追踪光子穿透石頭、鐵和冰等小行星材料的表面,同時考慮更為複雜的過程,如再輻射。

這個模型還考慮了各種小行星體,使其適用於廣泛的潛在小行星情境。如果真正的行星防衛緊急情況出現,LLNL的行星防衛項目主管梅根·布魯克·賽亞表示,這種高保真模擬建模將是在提供給決策者可操作的、風險告知的信息方面至關重要,這些信息可以防止小行星撞擊,保護基礎設施並拯救生命。

「雖然我們一生中遭遇大型小行星撞擊的機率很低,但潛在的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布魯克·賽亞說。

所以,下次當你抬頭看著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時,別忘了,地球上的科學家正努力保護我們不受這些潛在的宇宙威脅的侵害。而核技術,這個人類歷史上頗具爭議的創造,可能就成了我們對抗天外來客的神秘武器。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圖片來源:Mary Burkey cc By4.0

參考出處:

1.universetoday

延伸閱讀:

1.「都飛過去了你才跟我講?」2023 NT1小行星擦身而過,天文學家卻在兩天後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