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之窗

水比想像更古老?研究揭曉早期宇宙水的形成

最新研究顯示,水可能在宇宙誕生後 1 至 2 億年間便已形成,比科學家過去認為的時間點更早。這項發現發表於《Nature Astronomy》,研究團隊利用超新星爆炸的電腦模擬,揭示水如何在宇宙最初的歲月中出現,甚至可能成為早期星系與行星誕生的關鍵元素。

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而其組成元素——氫與氧——則有不同的起源。氫是在大爆炸時形成的,而氧則來自於恆星內部的核融合反應或超新星爆炸。但水究竟何時在宇宙中出現,一直是未解之謎。

爆炸產生大量氧氣,冷卻後與氫氣結合形成水

模擬顯示原始暈中水蒸氣的分布情況。(a) 來自 13 倍太陽質量的核心坍縮超新星(CC 超新星),爆炸後 9000 萬年的水蒸氣分布。(b) 來自 200 倍太陽質量的對稱不穩定超新星(PI 超新星),爆炸後 300 萬年的水蒸氣分布。圖中黃色區域代表水質量較高的密集雲團,可能成為後續恆星與行星形成的場所。(圖/《Nature Astronomy》)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模擬了兩種超新星爆炸:一顆質量為太陽 13 倍的恆星與一顆質量達 200 倍太陽的恆星。他們發現,這些爆炸產生了大量氧氣,並在冷卻後與氫氣結合,形成水分子。根據模擬,水的數量在爆炸後 300 萬至 9000 萬年間持續增加,甚至達到 0.001 個太陽質量的總量。

研究人員推測,如果這些水能在早期星系劇烈的演化過程中存留下來,那麼它可能早已融入後來形成的行星,甚至對生命的起源產生影響。這項發現不僅改變了我們對水在宇宙中的歷史認知,也為尋找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 Nature Astronomy  (CC BY 4.0

參考論文:
Abundant water from primordial supernovae at cosmic dawnNature Astronomy

延伸閱讀:
1、水的雙液態形態終獲證實:深度神經網路揭示液-液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