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數學性別差距與生物學無關
一項大規模的研究提供了更多證據,支持性別差異在數學表現上並非源於先天的生物學差異,而是與早期教育經驗有關。這項研究由認知心理學家伊莉莎白‧斯貝爾克(Elizabeth Spelke)共同撰寫,分析了來自250萬多名法國學童的五年數學表現數據,挑戰了長期以來認為男孩天生在數學上優於女孩的觀點。這項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斯貝爾克20年前所提出的主張:男女在科學和數學方面並無本質的差異。
這項發表於《自然》期刊的研究追蹤了學生從一年級到更高年級的數學表現。研究發現,在學生開始上學時,數學技能的性別差異幾乎為零,但在僅四個月的正式教學後,開始出現輕微的男孩優勢,而這一差距隨著年級的提升逐漸擴大。研究人員特別強調,這一性別差距的出現正是在開始進行系統化數學教學後,暗示這是由教育因素而非生物學因素所引起的。
斯貝爾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指出,當孩子們開始上學時,無論男女在數學能力上都相似。然而,一旦正式的數學教育開始後,男孩在數學表現上逐漸領先。她解釋道:「如果男女在數學上真的存在生物學差異,我們應該在早期就能看到,甚至在嬰兒時期就會有所反映,但事實上並沒有。」
疫情停課期間 數學性別差距的擴大速度減慢
(a) 測驗時程與內容
T1(小一九月入學)、T2(隔年一月)、T3(小二九月),每次都包含語文與數學測驗。
(b) 男女性別與學校類型下,數學表現的 z 分數
三個時點下,藍色為男生、紅色為女生。
無論學校類型(私立、公立、特殊教育),性別差距在入學時(T1)幾乎不存在,T2 迅速拉開,T3(小二開學)更明顯,男生分數普遍高於女生,差距貫穿所有學校類型。
(c) 不同時點各性別學童的數學表現排名分布
T1 時男女分布大致均勻。
到了 T3,男生(藍色)在高分群明顯變多,女生(紅色)則集中於中低分群,顯示性別分布已發生結構性變化。圖/《自然》
研究還調查了2019年COVID-19疫情對學業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2020年受到學校停課影響的2019年學童群體,數學性別差距的擴大速度比其他年份更慢,這進一步印證了學校教學時間對性別差距的直接影響。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的結果與先前的研究一致,表明數學性別差距與早期教育系統有關,而非來自生物學或社會偏見。斯貝爾克的團隊也觀察到,早期數學課程的設置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法國2019年《國際數學與科學學習趨勢研究》發現法國學童數學表現差強人意後,這引發了全國的討論。
總結來說,這項研究強調,數學性別差距的擴大很可能是由教育因素而非男女天生差異所驅動。斯貝爾克和她的團隊將繼續深入探討早期數學教學如何影響性別學習差距,並希望這些發現能夠促使教育體系在早期就著手處理和減少這些差距。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首圖來源:SAULO LEITE from Pexels (CC BY 4.0)
圖片來源:Nature (CC BY 4.0)
參考論文:
1、Rapid emergence of a maths gender gap in first gradeNature
延伸閱讀:
1、打破性別偏見:新研究發現男女皆易受自閉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