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專題
-
全球碳排放再不減速,1.5°C 升溫門檻三年內將被耗盡
根據《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期刊最新發表的全球氣候變遷指標研究,若現今碳排放維持不變,全球剩餘的 1.5°C 升溫「碳預算」僅剩約 1,300 億噸二氧化碳(以 2025 年初為基準),預計...
-
科學實驗證實:正確指引優於獎勵,可顯著降低因果錯覺
我們每個人都擅長發現事件之間的因果關聯,這有助於理解世界、決策與預測未來。但這種能力也容易讓我們產生「因果錯覺」(causal illusion):即錯誤地認為兩個其實無關的事件有因果關係。醫療領域的典型例子,是人們相信...
-
全球首部非矽2D電腦問世 原子級材料開啟電子新紀元
矽材料在過去數十年推動半導體技術微型化發展,但隨著製程極限逼近,傳統矽基元件的效能逐漸受限,促使科學家尋找更前瞻的材料。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研究團隊日前突破性地利用二維(2D)材料,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台...
-
「快速電波爆」破解宇宙失蹤物質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知道宇宙中的「普通物質」(baryonic matter)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恆星、星系和氣體雲,卻一直找不到剩餘的一大半。這些物質主要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卻難以被傳統望遠鏡直接觀測到。過去,天文學...
-
南極冰蓋下發現異常無線電訊號 顛覆現有粒子物理認知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 NASA 的南極瞬態天線(ANITA)氣球實驗,首度在南極冰層下方偵測到兩則無法解釋的無線電異常訊號。ANITA 的設計目的是在高空偵測宇宙射線撞擊地球大氣層所產生的無線電波,藉此追...
-
AI揭曉死海古卷年代比想像更早
古代手稿如死海古卷的年代鑑定,對於思想與文本演變的重建至關重要,然而絕大多數古卷並未標註具體年代。為解決這一難題,來自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 Dr. Mladen Popović 團隊,結合放射性碳定年(radiocarbo...
-
光子撞擊真空,三維模擬揭祕「黑暗中生光」量子效應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認為,真空雖名為「空」,實則蘊藏量子場論下的虛擬粒子對。如今,牛津大學與里斯本大學研究團隊運用進階模擬軟體 OSIRIS,首度即時三維還原「真空四波混頻」現象,見證雷射在「空無一物」中創造出新的光束,為驗...
-
科學家復原「埃及藍」 揭開五千年人類最古合成顏料多樣配方
埃及藍(Egyptian blue)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合成顏料,至今已有約 5,000 年歷史,卻因古法配方失傳而成為考古與保存領域的難題。這種獨特的鈣-銅矽酸鹽顏料,早在古埃及第四王朝(約西元前 2613-2494 年...
-
MXene奈米塗層智慧隱形眼鏡問世 大幅提升電磁防護與佩戴安全性
隨著智慧型穿戴裝置與物聯網技術進步,無線設備日益普及,也引發長時間暴露於電磁輻射(EMR)對眼健康的疑慮。日本早稻田大學宮嶋武夫教授領導的團隊近期突破性地開發出MXene奈米材料塗層隱形眼鏡,結合優異的光學透明度與強大電...
-
「簡單幾何法」破解日本摺紙逆向設計難題
Kirigami,也就是「切紙工藝」,這項源自日本的藝術,近年被廣泛應用於工程、材料科學甚至機器人等領域,能設計出兼具結構與變形能力的創新材料。不過,設計複雜的kirigami結構過去往往需要繁瑣的數值模擬或演算法。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