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棕熊為了「找蟲子」翻掘森林,恐影響樹木生長
在日本北海道的知床半島,一群棕熊為了覓食而翻掘人工栽種的針葉林,這一行為不僅影響了樹木的生長,還改變了土壤中的氮含量。根據最近一項發表在《生態學》雜誌的研究,這些棕熊在尋找蟬若蟲時造成的挖掘行為對樹木根部造成了損害,限制...
-
地球上的人造物總重量已經超越所有生物質量,呈現死亡交叉點
人造物重量以20年即倍增的速率上升 根據本週發表在著名雜誌《自然》上的一項新研究,現在人造物的總重量竟然已經超過了地球上所有生物質量的總和,其中建築物、道路占人造物最多。1900年時人造物總量僅相當於生物質量的3%,但第...
-
芬蘭動物園實驗:猴子喜歡馬路上吵雜的交通聲勝過安靜的森林
芬蘭動物園的猴子控制音樂 一直以來有許多人或者是動物保護團體都極力地為動物發聲,他們認為人類把動物關在動物園裡供大家欣賞是非常不人道的行為,動物本來就應該回歸大自然,享受原本就屬於他們的環境,因此一組科學家就帶著這一個崇...
-
根據新研究發現,太多的二氧化碳可能會造成樹木成長更快但更早死而無法儲存二氧化碳
科學家表示,長得更快的樹會死得更早,會有釋放出二氧化碳的風險。此研究對森林會持續作為全球暖化氣體的儲存槽的預測提出了質疑。 樹木的碳角色 植被會吸收很大部分因燃燒化石燃料而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並在預估人類降低二氧化碳的能力...
-
印度男子造林 18 年,從荒地種出一片森林
在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正主宰著地緣政治的時代,一位來自印度曼尼普爾邦(Manipur)的 45 歲男子莫拉坦·洛亞(Moirangthem Loiya)花費 18 年的時間,重新復原一座被稱作「普溪洛」(Punshilok...
-
科學家用 AI 評估森林減排能力,廣植樹木將能去除人為十年碳排量
日前一組研究團隊重新評估森林所能處理的碳排量,才能對抗氣候變遷。結果發現,在地球上的廢棄土地種植森林,能夠增加約 1.2 兆棵樹木,此規模將具有消除人類活動十年產生碳排量的能力。 聯合國顧問托馬斯·克勞瑟博士(Thoma...
-
全球森林正以歷史上最快的速度消失
森林為生物提供了居所、水源、食物等重要的資源;全球約八成的陸生動物都居住於森林之中。除此之外,森林也是僅次於海洋後,吸收二氧化碳量最高的自然區域。 因此,當一個森林消失時,森林內的整個生態圈也同樣會隨之消失,最終對人類造...
-
透過大自然解決氣候變遷,遠比巴黎協議有效
大自然保護協會( The Nature Conservancy )和其他 15 個機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中發表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