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瞻,  藝術文創

《奧本海默》 一場科技與道德的交鋒

近日,《奧本海默》的電影正風靡影壇。這部電影以歷史事件為背景,深入探討了原子彈的誕生與發展,以及其中涉及的科技與道德困境。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令人緊張且燒腦的科技旅程。

——————(以下有雷,請斟酌服用)——————–

電影以愛因斯坦的角色作為開場,將觀眾引入二戰期間的緊張氛圍。愛因斯坦雖然並非原子彈的發明者,但他是原子彈計劃的重要啟示者。曾寫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他,警告了原子彈的重要性,並敦促美國趕快開發,以免讓德國率先研發出這種可怕的武器。這封信成為了曼哈頓計劃的觸發點,使得原子彈的開發進入了新的階段。

核彈能成功研發,愛因斯坦跟奧本海默是兩大靈魂人物。(圖/Universal Pictures)

電影中展現了曼哈頓計劃的壯闊景象。這是一項規模龐大的計劃,投入了超過20億美金,相當於當時可以建造20艘大型航空母艦的預算。愛因斯坦的背書為這一前所未聞的科技項目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沒有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的背書,要為這項高風險且昂貴的計劃籌集資金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曼哈頓計劃的開展也引發了對於科技與人性的道德反思。

曼哈頓計劃要追朔到1934年,費米錯誤認為鈾會變成超鈾元素,但德國科學家發現鈾會分裂成兩個較輕原子核,同時釋放能量。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警覺此情況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擔心德國發展原子彈,便尋求費米和愛因斯坦支持。波耳在美國揭露此事,引起關注。西拉德行動促使美國開展核研究,為曼哈頓計劃鋪路,此發現對科學發展和國際政治影響深遠。

奧本海默。領導曼哈頓計劃並主持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成功研發出1945年的首次核爆炸。(圖/Universal Pictures)

電影不僅呈現了愛因斯坦的貢獻,更詳細描繪了曼哈頓計劃的領袖──奧本海默。他作為核子物理領域的專家,成功帶領著這個龐大的科技團隊。然而,儘管他的科學成就卓越,奧本海默後來也面臨到了美國政府的強力打壓。原因是他與「共產黨」有著密切的聯繫,這讓他成為了政府監控的重要對象。他的遭遇引發了對於政治力量如何影響科技發展的深刻思考。

電影中展現了原子彈的蔓延現象。1945年,美國成功開發出原子彈後,蘇聯成為了第二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蘇聯憑藉其國力和科學家的支持,還從美國間諜手中盜取了技術。隨後,英國、法國和中國也相繼成功開發出原子彈。而這些國家間的競爭和合作,更加凸顯了科技的重要性和危險性。

小勞勃道尼飾演的史特勞斯(左)在電影中展現領導力與政治智慧。(圖/Universal Pictures)

在《奧本海默》這部電影中,史特勞斯扮演著戲劇性的角色。當他擔任新任AEC(美國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後,突然通知奧本海默,說他遭人檢舉危及國家安全,建議他辭去總顧問委員會主席職務。這個意外轉折讓奧本海默不得不面對聽證會調查,觀眾也跟著緊張期待著故事的發展。而以黑白畫面呈現史特勞斯視角,更增添了影片的神秘感和戲劇張力。

同時,電影也透過黑白畫面展現史特勞斯的視角,敘述他在1958年結束AEC主席任期後,接受艾森豪委任成為商務部長,並面對參議院聽證會的情況。在這段回憶中,史特勞斯回顧了與奧本海默的交集。


60多年後,美國能源部解密檔案顯示奧本海默非共諜,平反了他的清白,並恢復了他的安全許可證,給了為國盡忠的奧本海默一個公正的結果,讓他終於洗清了冤屈。

《奧本海默》這部電影用生動的故事和細膩的人物刻畫,呈現了原子彈誕生背後的科技與道德困境。愛因斯坦的警示、曼哈頓計劃的巨大工程、奧本海默的領導與挫折,以及原子彈的蔓延,都讓觀眾深入思考科技發展帶來的影響。

《奧本海默》2023年7月21日全台上映。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