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  永續環境,  科技前瞻

永續環保台灣不缺席 極地科研隊出發!

再度與北極熊交鋒的時刻來臨!台灣組成的北極探險隊於7月底再次出發,成員有來自台灣大學、中央大學、澎湖科技大學和中研院等九位成員,這些科學家將於北極地區的斯瓦爾巴群島進行為期將近半個月的科研工作。科研主題包括高解析度冰川遷移、北冰洋洋流與波浪時空變異、冰緣陸域地表地質及地形演化及地表變形、地表地下水文與永凍層消退等研究面向。

無人船機探地形     研究碳循環、微塑膠

海工院表示,此次調查機種為RTK/PPK高精度無人機。(圖/中央大學研究團隊)

在這次的探險中,台灣科學家們也將攜帶一系列獨特的科研設備。包括由澎科大助理教授呂政豪研發的自製無人船,用於冰湖和峽灣的水下地形和沉積物分佈測繪。中央大學的張文和助理教授也將帶上中型高解析度無人機,用來探測地貌和地質結構的特徵。


而來自台灣大學的林立虹和劉雅瑄,將致力於分析北極的環境議題。林立虹教授的研究將聚焦在極地水體與永凍層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循環機制;劉雅瑄教授則將研究塑膠微粒的含量。他們的資料將會傳送回台灣大學的伺服器進行進一步分析,這樣能夠更清楚地理解北極冰層、永凍土層以及溫度變化的特性。這兩項研究都與全球暖化及其引發的環境變遷有直接關聯,而且也標誌著台灣在北極研究的里程碑。

二度遭遇北極熊  對空鳴槍保雙方

進行北極研究時,必須留意野生動物的蹤跡。儘管實際上,這些野獸對人類也同樣感到畏懼。(圖/SHEL ZOLKEWICH ccBy2.0)

台灣研究團隊除了對付艱苦的寒冷環境外,還須提防大型食肉目動物——北極熊。張文和教授就有過兩次與北極熊近距離接觸的經驗。他表示:「不是每個人到北極都能遇到北極熊,但我正好兩次都遇到了,很幸運,很驚險。」他們的工作雖然充滿危險,但是在對付這些白毛熊的時候,他們並不能真的拿起武器,所以即使挪威政府准許他們配槍,他們真正遇到北極熊時,只能對空鳴槍,讓這些北極熊選擇轉身逃走。

「其實北極熊看到人類也是會轉身逃走的,所以兩次巧遇都是遠遠對望。」張文和教授回憶道,「無論如何,在研究地底下土壤及岩石的過程中,還能和北極熊相遇,看到北極熊在工作站附近逛大街,成為我一生中相當難忘的經驗。」

為了對抗可能遇到的北極熊,所有隊員已經在靶場練習了防禦措施,以確保在北極工作的安全。科技部表示,台灣在全球暖化問題上一直擔任重要的角色,北極地區作為全球暖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極地科研工作對於解決全球暖化問題、推進全球環境永續發展具有重大的價值。這座台灣極地研究站將會為我們提供一個重要的平台,讓我們能夠更有效地進行氣候變化的研究。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