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科技前瞻,  行為解碼

刺魚皮膚「看得見」? 啟示機器人與自駕車的未來技術

當你在熱帶的海灘旁暢游時,或許沒留意到海中有一種名叫刺魚的生物,正用它那能變色的皮膚「看」你。是的,你沒聽錯,它就是生活在北卡羅來納州到巴西之間大西洋的刺魚。

這種海洋生物因其能在瞬間從白色切換到紅褐色而聞名,使它在珊瑚礁中得以隱身。但近期的研究發現,這種快速變色的皮膚還隱藏著其他驚人的秘密。

根據周遭環境,刺魚可以從白色變成斑點褐色或變為紅色。(圖Dean Kimberly and Lori Schweikert提供)

北卡羅來納州威明頓大學的生物學教授施舒克特(Lori Schweikert)在佛羅里達群島目睹刺魚,即使在「死亡後」仍能繼續進行色彩變化的情況,這引起了她的強烈好奇。她懷疑,刺魚是否可以僅依賴其皮膚來偵測光線,而不完全依賴眼睛和大腦。

眼睛、皮膚 視蛋白基因各不同

研究者發現刺魚皮膚中含有特殊的光敏蛋白,使它們能夠變色,這可能讓它們更有效地適應環境。(圖/iStock)

經過深入研究,施舒克特和杜克大學的生物學家約翰森(Sönke Johnsen)發現刺魚皮膚中激活的光敏蛋白質基因「視蛋白(opsin)」,與眼中的視蛋白基因不同。這讓我們想到了其他如魷魚和守宮,牠們的皮膚也生產光感視蛋白,但科學家尚不確定這是如何幫助這些動物變色的。

該團隊進一步採集了刺魚的皮膚樣本,透過顯微鏡觀察,每一個皮膚上的色點都是一種名為色素細胞的專門細胞,這些細胞內部有可以是黑色、黃色或紅色的色素顆粒。這些顆粒的移動決定了皮膚的顏色變化。

使用染色技術,他們發現視蛋白並不在色素細胞中,而是在其下方的其他細胞中。

透過顯微鏡下,刺魚的皮膚宛如點描畫,內含各色顆粒,可散開或聚集影響顏色深淺。(圖/ nature communications)

施舒克特解釋,當光撞擊到皮膚時,必須首先穿越充滿色素的細胞,然後才到達光敏層。研究估計,刺魚的視蛋白分子對「藍光」最為敏感,這正好是刺魚皮膚中的色素顆粒最容易吸收的光波長。

這些光敏視蛋白有點像內部的拍立得膠片,它可以捕捉光線的變化,然後在色素顆粒散開或聚集時進行過濾。

約翰森在聲明中表示:「這些動物可以從內部拍攝牠們的皮膚照片,以告訴動物牠的皮膚看起來如何。」

「讀者們可以想想看,如果你沒有鏡子,也不能彎下頭去看自己,那你怎麼知道自己的打扮是否得體呢?」施舒克特進一步說道:「這對我們或許不是大問題,但對於那些依賴變色來避免被捕食、威懾敵人或吸引伴侶的動物來說,這可能是生存的關鍵。」

這一發現為需要細微調節性能的裝置(如機器人手臂和自駕車)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或許在未來,這些裝置不再需要視覺或相機輸入,也能「看」到周圍的世界。

感知反應是科技領域正在深入研發的一種新方法。此研究為我們揭示了一個獨特的感知機制。這篇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論文:

1.Dynamic light filtering over dermal opsin as a sensory feedback system in fish color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

延伸閱讀:

1.「草莓怪獸」出沒南極! 20臂羽狀海星揭示生物多樣性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