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瞻
-
馬斯克的地下交通夢想:拉斯維加斯的鑽洞革命
伊隆·馬斯克的鑽洞公司(Boring Company)正在拉斯維加斯建設一個宏大的地下交通系統——Vegas Loop,項目規模達110公里,涵蓋104個站點,目前已完成超過8公里的隧道施工。這一系統以特斯拉電動車為核心...
-
藍色起源新世紀:新葛倫火箭首飛劍指太空競賽
藍色起源(Blue Origin)創立25年後,終於準備好進行全新火箭新葛倫(New Glenn)的首次軌道發射,這可能改寫商業太空競賽的格局。 這枚火箭以傳奇太空人命名,高達98公尺,相當於32層樓高,將於佛羅里達州卡...
-
人工智慧助攻癌症對抗:從基因研究到早期篩檢的新突破
癌症每年奪走數十萬人的生命,早期篩檢是影響癌症存活率的關鍵因素之一。隨著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醫學界發現,AI在癌症偵測和治療中的應用正逐漸改變對抗癌症的方式。儘管AI無法取代醫生的專業診斷,但它能輔助醫師更有效地...
-
科學家開發革命性奈米力傳感器
科學家成功研發出全光學力感測奈米傳感器,這些發光奈米晶體能在受到壓力或拉力時改變其強度和/或顏色,僅需光作為探測工具即可進行遠端讀取,完全不需要連線或電纜。相比利用稀土離子進行光學回應的現有奈米粒子,新技術的靈敏度提升了...
-
NASA探測器成功完成最接近太陽的飛行
2024年12月24日,NASA 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以每小時 69.2 萬公里的速度穿越太陽大氣,距離太陽表面僅 610 萬公里,創下人類製造物體的最快速度紀錄。兩天後,探測器傳回訊...
-
「太赫茲輻射」成功磁化反鐵磁材料,革命性技術突破記憶晶片極限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家利用太赫茲輻射,成功改變反鐵磁材料的磁性狀態,這項突破可能推進未來記憶晶片技術的發展。反鐵磁材料的原子自旋排列為「上下交錯」,使其總體磁化為零且不受外部磁場影響。然而,這一特性同時使其難以...
-
奈米結構讓光「扭」起來:旋光波應用於自駕車與新型光學技術
密西根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奈米結構的螺旋幾何形狀能產生極亮的旋光波(扭曲光),其亮度比傳統技術高出 10到100倍。這一突破基於黑體輻射(Black-body Radiation, BBR)的特性,研究指出,當輻射物體在...
-
大型語言模型竟然「輕微智能受損」?放心,AI當醫生還有點遠!
最近有研究發現,除了 ChatGPT 4o 之外,其他幾乎所有公開的大型語言模型(LLMs)在一項叫做蒙特婁認知評估(MoCA)的測試中表現出「輕微智能受損」的跡象!這研究讓不少擔心 AI 取代醫生的人鬆了一口氣。研究者...
-
超強抗輻射細菌的秘密解開:全新抗氧化劑有望保護人類
科學家揭開了極端抗輻射細菌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的生存秘密,並基於此發現設計出強效抗氧化劑「MDP」,未來有望應用於太空探索和輻射防護。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能承受...
-
人類大腦思考速度的極限:「每秒 10 位元(10-bit)」
當感官系統像光速列車般狂奔,大腦卻像老爺車般慢悠悠地運轉,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研究揭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發現:人類大腦的「思考速度」極限只有每秒 10 位元,這比我們的感官系統處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