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氣候暖化

不公平,你作弊!森林砍伐,讓麗蠅取得與埋葬蟲之間的競爭優勢!

隨著太陽落山,一場以屍體為獎品的競賽在森林深處緩緩展開。在這場競賽中,主角是兩種森林居民:「尼泊爾埋葬蟲」和「麗蠅」。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期刊《皇家學會學報B刊》上發表的研究,首次揭示了森林砍伐對這兩種昆蟲間競爭關係的深遠影響。

埋葬蟲和麗蠅,兩者皆以脊椎動物的屍體為生育資源,然而牠們的出沒時間並不相同。埋葬蟲通常在涼爽的晚上出現,將屍體做成屍球並將其埋在土裡,以此作為孵化場所。而麗蠅則不受溫度限制,晝夜都可活動,將卵產在屍體中。

研究團隊首先建立了兩種昆蟲的溫度表現曲線,透過實驗室收集的數據,繪製出昆蟲在不同溫度下生育行為能力的函數曲線。接著,他們將砍伐和未砍伐地區的溫度數據代入這些函數,估算出兩種昆蟲在不同氣溫下的生育行為能力,即競爭力。

樹冠消失 溫差驟增 

森林砍伐導致高海拔地區的埋葬蟲競爭失敗。(圖片來源:中研院沈聖峰研究團隊簡報)

研究結果出乎意料,森林砍伐並未大幅影響日均溫,但卻增大了日夜溫差。換言之,砍伐後的森林,白天更熱,晚上更冷。為何會導致砍伐森林會導致日夜溫差更大呢?原來砍伐森林後,森林的樹冠消失,這有助於日間的太陽熱量直達地面,導致地表溫度升高;而在夜間,缺乏樹木的遮蔽,地表的熱量會更容易地散失到大氣中,因此會感到更冷。這對於埋葬蟲和麗蠅來說,是一場生存的巨變。



在白天溫度升高的狀況下,麗蠅的寶寶(蛆)成長得更快,得以提早佔據屍體。反觀晚上,當溫度降低,埋葬蟲的行動力大幅下降,無法及時把屍體做成屍球並埋下。換句話說,原本夜晚是屬於埋葬蟲的有利戰場,卻因為砍伐森林帶來的溫差變化,反而讓他們處於了劣勢。

人類砍伐森林的一小步 埋葬蟲邁向死亡的一大步

森林砍伐透過改變日溫差影響種間競爭。(圖片來源:中研院沈聖峰研究團隊簡報)

社會生物學者同時也是本次研究的主持人沈聖峰教授指出,這項發現提醒我們,森林砍伐不僅影響生態系統的整體結構,還可能影響到物種間微妙的關係「每次砍伐森林,都像是在這場生存競賽中,悄悄地改變規則,讓一些生物受益,一些生物受害。」沈聖峰說,「但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任何微小的變動,最終都會反映到整個生物群體上。」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孫烜駿教授則認為,減少山地開發和增加造林活動將有助於保護這些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埋葬蟲的減少可能會衝擊森林生態系的分解作用,進一步影響其他相關的生態系功能。因此,這項研究呼籲我們要更重視保護森林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原來,即使是微小的溫度變化,也足以在野外激發出一場生存大戰,並且進一步影響著生物間微妙的平衡關係。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站 http://www.tomorrowsci.com

本次研究發表記者會由「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主辦,歡迎前往官網關注並支持台灣的科技傳播。
全文:森林砍伐對昆蟲的影響 最新研究記者會 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