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永續環境

氣候偵探:如何透過土豚的糞便解碼氣候變遷之謎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廣袤土地上,一種看似不起眼的動物正成為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影響的重要對象:土豚(Orycteropus afer)。這些長鼻的小傢伙不僅以螞蟻和白蟻為食,還建造地下隧道,為其他動物提供庇護所。現在,它們的糞便竟然成為了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的新視角!

來自俄勒岡州立大學的野生生物學家克林特·艾普斯博士和遺傳學家雷切爾·克勞赫斯特認為,這些晚間活動的哺乳動物因其神秘的生活方式和低密度分布,一直被科學界所忽視。然而,他們的研究發現,這些地下生活的動物正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研究團隊收集了大量土豚糞便樣本。他們利用這些樣本中的遺傳信息,探索了土豚的分布和遷徙模式。結果顯示,土豚在南非的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存在三個區域性的分隔群體,且在乾燥和炎熱的地區,牠們的遺傳差異更大,這暗示著這些區域的土豚在面對更加惡劣的環境時,其遷徙能力可能受限。

惡劣環境不易遷徙 保護土豚具保護傘效應

土豚以白蟻和螞蟻為食,並且會挖掘地下洞穴,其他動物會使用這些洞穴作為避難所。圖片為2018年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收集的土豚糞便樣本。(圖/Rachel Crowhurst

土豚的糞便中不僅包含了它們的DNA,還隱藏著關於它們生活方式和環境適應性的豐富資訊。艾普斯博士指出,隨著南非最南端地區氣候變得更加乾燥和熱,對土豚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變得尤為重要。

這項研究不僅讓我們對這些「地下工程師」有更深的了解,也為保護這些與金鼴鼠、海牛和大象有親緣關係的動物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訊。土豚可能是非洲生態系統中一個關鍵的物種,但牠們也正面臨著來自氣候變化的巨大壓力。

研究團隊計劃在更廣闊的地區進行田野工作,並對新收集的樣本進行基因組分析。通過這些研究,科學家們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土豚如何適應迅速變化的環境,並為未來的保護工作提供指導。土豚的糞便或許看起來不起眼,但它們背後隱藏的故事卻足以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與自然的關係。這項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生物多樣性快報》。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Peter Buss cc By4.0

圖片來源:Rachel Crowhurst cc By4.0

參考論文:

1.Influence of climate and landscape 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aardvarks (Orycteropus afer)journal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延伸閱讀:

1.科學家DNA解密加勒比海「古代便便」:不止辣椒、地瓜、煙草,竟然還有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