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永續環境

跳舞的豬和唱歌的雞:科學家呼籲改善農場動物條件,重新定義農場生活

在人類健康與動物福利交匯的世界裡,最新研究對工業化密集型動物農業(Industrialized intensive animal farming,IIAF)所帶來的風險敲響了警鐘。這項由英國溫徹斯特大學和澳洲格里菲斯大學的專家領導的研究,最近發表在《獸醫科學前沿》期刊上。它深入探討了人類、養殖動物與新興傳染病之間的複雜互動,特別是人畜共患病——從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疾病。

研究的核心是農場動物,如雞和豬。這些動物經常被飼養在擁擠和不衛生的條件下,不僅自身面臨感染的風險,同時也對人類構成重大的人畜共患病威脅。研究強調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統計數據:人類的3/4新傳染病來自動物,其中相當一部分源自這些養殖物種。

研究指出了「混合容器宿主」,包括人類和各種動物,如豬、貂、雪貂和鳥類,這些宿主中的禽流感病毒可以發生變異,產生新的、潛在危險的變種。這一現象因全球IIAF的擴散而加劇,不僅消耗大量土地和資源,還破壞了生態系統,使人類與野生動物的接觸更加頻繁,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

抗生素頻繁用於農場動物

根據科學家研究,不同動物之間可能會發生禽流感病毒的混合,從而產生新的病毒變種。這些動物根據它們感染禽流感的頻率、與人類的親近程度、種群數量以及它們身上是否同時存在禽類和人型的病毒受體被分為不同的概率組。
被認為是「高概率」成為病毒混合宿主的動物包括人類、豬、貂、雪貂、海豹、狗、貓和一些鳥類,特別是火雞、雞、鵪鶉和鴨子。而「中等概率」宿主則包括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浣熊、駱駝、鼠兔、動物園裡的老虎和獅子以及馬。至於被認為是「低概率」宿主的動物則有狐狸、蝙蝠和鯨魚。(圖/《獸醫科學前沿》)

研究的一個引人注目的方面是動物農業的規模之大:隨時有250億隻雞和10億頭豬在養殖,疾病傳播和變異的機會巨大。再加上農業中廣泛使用的抗微生物劑——全球73%的抗微生物劑用於農場動物,風險就會成倍增加,可能導致更抗藥和更致病的病毒株。

從亞洲流感和香港流感(都起源於雞)到豬流感(來自豬)的人畜共患病歷史凸顯了這些病毒的危險。研究不僅著眼於問題,還提出了解決方案。這些包括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增加疫苗接種,以及減少公眾對養殖動物的消費。此外,研究者們還倡導重組雞肉和豬肉農業,以提高動物福利為優先,改善繁殖實踐,減少抗生素使用,並降低動物飼養密度。

該研究是改變的號角,敦促遠離IIAF以防止新的人畜共患病。它強調,減輕這些風險並非簡單任務,需要多方面的方法,包括逐步淘汰新的和擴大的工業化密集型動物農場。信息很明確:改善動物福利不僅是道德問題;它是保護公共健康的關鍵一步。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David Feiss cc By4.0

圖片來源: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cc By4.0

參考論文:

1.Influenza risks arising from mixed intensive pig and poultry farms, with a spotlight on the United Kingdom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延伸閱讀:

1.波多黎各農民培育「短毛」乳牛使其更耐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