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行為解碼

愛到深處自相殘:澳洲「鼩鼱」具有食同類的行為

在澳洲的野外,有一種名為鼩鼱的小型動物,以其獨特的繁殖方式和驚人的行為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這些毛茸茸的生物通常以昆蟲和蜘蛛為食,偶爾也會捕食小型脊椎動物,如鳥類和蜥蜴。但最近的研究發現,牠們有時還會轉向同類相食。

這項研究的起點是一段罕見的野外錄像,展示了一隻本土暗色鼩鼱(Antechinus mimetes mimetes)正在吃掉另一隻死去的鼩鼱。這一行為在野生動物中極為罕見,這段錄像現已發表在《澳大利亞哺乳動物學》期刊上。

鼩鼱最著名的特點是牠們的「一生一次」繁殖方式,即在單次繁殖期後死亡。每年,所有雄性鼩鼱在1到3周的繁殖季節結束時死去,死因是自身激烈的荷爾蒙。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在繁殖期間升高,與此同時,雄性的超大睪丸中激增的睾丸激素,導致了清除皮質醇的生物機制失敗。大量未結合的皮質醇導致系統性器官衰竭,使每個雄性不可避免地悲慘死亡。

值得慶幸的是,這種死亡只在雄性完成交配後才會發生。牠們會與眾多雌性進行長達14小時的耗能繁殖。然後,懷孕的雌性負責確保物種的生存。

交配消耗過多能量 無奈食用同伴死屍

本土暗色鼩鼱在交配期間,肩膀上可見掉毛,正在吃掉另一隻鼩鼱。(圖/Elliot Bowerman)

科學家們認為,鼩鼱變成「食人族」的行為可能是為了尋找廉價的能量來源。繁殖期的激烈交配消耗了大量卡路里,而在冬季末尾,無脊椎動物食物不多。如果有雄性鼩鼱因性愛疲憊而死亡,仍活著的雄性和雌性鼩鼱可能會利用這個機會,通過食用死去同伴來獲得能量。

動物肉提供了豐富的能量,特別是當獵物無需被追逐或壓倒就能被吃掉時。在澳洲許多地區,兩種鼩鼱物種經常共存,牠們的繁殖期通常只相隔幾週。因此,可以想像在某些情況下,個體不僅會以自己物種的屍體為食,還可能會吃掉另一個物種。

這一發現對於理解鼩鼱的生態和行為提供了新的見解,並為研究者們提供了關於這些有趣生物的更多信息。因此,當你下次在澳洲的灌木叢中漫步時,不妨多注意一下你周圍的小動物——你永遠不知道大自然會在下一個轉角向你揭示什麼驚奇。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Natalie Metzger cc By4.0

圖片來源:Elliot Bowerman cc By4.0

參考出處:

1.These fierce, tiny marsupials drop dead after lengthy sex fests – and sometimes become cannibalsTHECONVERSATION

延伸閱讀:

1.靈長類動物有攜帶嬰兒屍體的習慣!因為它們還未能理解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