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互動體驗設計協會專欄

【互動體驗觀察】 AI人工智能如何延展遊戲型態 (4)

電玩遊戲的有機性,AI是關鍵嗎?

像素風格的梵谷:AI你搞得好我煩啊

上一篇我們看到GameGAN神奇的能力,也就是不倚賴遊戲引擎為架構基礎,就能生成一套完整系統的小精靈遊戲。而在另一項研究中,AI則挑戰了影像生成的「即時性」,從簡易的像素風格(Pixel Art)的小精靈動畫,跨越到寫實且即時生成的三維環境,而這又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

請看下面的這張圖,左邊是實際上用攝影機拍攝的道路影片,而右邊則是AI生成的即時影片,雖然經過同畫面的比較,依然可以透過影像細節分辨出這似乎是假的電腦生成影像。但若單獨將AI影片拿出來觀看,沒有事前的提示下,我們往往將這樣的即時影像下意識視為真實的。

結合UE4遊戲引擎即時生成的環境

我們如今早已認識電腦動畫的擬真性,有了對於眼前影像真實性的基本懷疑,也因此,如實況轉播或直播(Live streaming)的即時性,成為了我們得以確認影像某種真實性的媒體傳播方式,但是這項技術的到來也預示著,在將來,「即時性」也不再能夠作為真實的依據。因為誰知道眼前的直播畫面,早已被AI以毫秒的渲染速度加以全面更動了呢?

標榜現場直播的新聞畫面

總之,電玩遊戲本來就是虛構的,回歸對其的討論上,從遊戲的架構、條件機制到視覺動畫,AI皆深具發展性的表現,很可能大幅度轉化玩家對電玩遊戲的理解以及參與方式的想像。AI技術促成了這樣的趨向:設計者再也無法預期他的創造物會自行延生出什麼樣的遊戲環境或機制,而玩家參與的過程和選擇,都會是影響遊戲環境持續生成的輸入(Input)資料。

雪梨的谷歌創意實驗室 Google Creative Lab研發的互動裝置雛形

於是在關注AI如何延展遊戲型態的最後,我們發現當AI能力提升至可處理更複雜龐大的資料時,玩家參與的輸入法也必將一同進化,作為玩家與軟體遊戲互動的轉譯媒介,這些裝置能夠多大程度的對應、輸入我們的反應,甚至是輸出遊戲的回饋,而誰能成為除了玩家以外的資料輸入來源?「我們」與遊戲介面的關係、互動方式是否將是下一個著眼方向,待我們一起探索!

(完)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
https://www.widewalls.ch/magazine/hito-steyerl-exhibition-k21

https://mashdigi.com/nvidia-use-build-real-3d-surroundings-by-using-ai/

https://youtu.be/ayPqjPekn7g

https://news.developer.nvidia.com/nvidia-invents-ai-interactive-graphic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jaHXUZE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