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誌揭秘】蛤蜊握有「長壽」關鍵之鑰:生物學新發現引領抗衰老研究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平均壽命在過去60年中增加了至少20年。然而,與其他一些物種相比,我們還是嬰兒:有些巨龜可以活到至少191歲;綠蠵龜的壽命超過200年;格陵蘭鯊魚甚至可以輕鬆達到400歲。
那麼,如果你對長壽感興趣,為什麼會關注謙虛的蛤蜊及其親戚,而不是這些高壽的動物呢?事實證明,雙殼貝類有更有趣的特點:牠們的壽命因種類而異,可以從一年到超過500年不等。
博洛尼亞大學生物和環境科學系的研究員伊恩尼洛(Mariangela Iannello)表示:「一些雙殼貝類極其長壽的事實一直讓我著迷。」
為了探究某些雙殼貝類異常長壽的原因,該團隊決定研究四個物種的基因組:北極蛤蜊(Arctica islandica),這是有紀錄以來壽命最長的非眷養型動物,活了507年而聞名;以及壽命在150至190年之間的Margaritifera margaritifera、Elliptio complanata和Lampsilis siliquoidea。
然後,科學家們又研究了29個壽命不那麼顯著的物種。
研究人員寫道:「由於擁有如此極端的長壽物種,雙殼貝類提供了一個類別內壽命範圍最廣的例子。」 在同一分類群中擁有壽命短暫和長壽的物種,使雙殼貝類成為研究衰老、老化和延長壽命的絕佳模型系統。
通過比較不同物種的基因組數據,該團隊能夠區分出長壽和短命雙殼貝類的基因。「許多基因在這個網絡中已經與其他物種的長壽相關聯,」伊恩尼洛指出:「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在於,壽命的延長可能涉及在非常不同的物種中共有的遺傳因素。」
雙殼貝類擁有特殊基因 有助修復DNA損傷
科學家發現,一些壽命較長的雙殼貝類擁有特殊的基因,這些基因有助於修復DNA損傷、控制細胞的死亡和對環境壓力的反應,這些都是與長壽相關的特徵。
此外,研究還發現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也可能與壽命調節有關。這項發現讓人們好奇,是否意味著基於蛤蜊的抗衰老療法即將出現。不過,科學家警告說,衰老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要想完全理解並利用這些發現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這項研究是我們更深入了解衰老過程的重要一步,它開啟了使用全基因組數據來探索以前未被考慮的物種在衰老研究中的可能性。這樣的跨物種研究對於我們理解人類生物學,特別是衰老過程,有著深遠的影響。這表明,我們可以從自然界中學到許多關於衰老的知識。
這篇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基因組生物學和演化》期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明日科學
內圖來源:Bernard Picton ccBY4.0
參考出處:
1.Signatures of Extreme Longevity: A Perspective from Bivalve Molecular Evolution.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