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誌揭秘

【獸誌揭秘】從田鼠學到的愛情課:「一夫一妻」制背後的神經學奧秘

科學家們一直好奇性愛是如何與持久的愛情聯繫在一起的。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一種名為美洲草原田鼠的小型哺乳動物,這種動物以其形成長期一夫一妻關係而聞名。

美洲草原田鼠因為其極佳的配對能力,成為了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研究人類長期一夫一妻關係形成的對象。這些田鼠的求愛過程如此迅速,以至於你去冰箱拿啤酒回來時,牠們就已經在養育下一代了。在相遇30分鐘內,雄性和雌性會多次交配,24小時內建立起終生的配偶關係。

在他們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68個大腦區域的高活動,這些活動與交配、結合和建立持久關係的三個階段相關。這項研究可能為未來研究人類配對關係提供線索。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還發現,雄性和雌性活躍的大腦區域幾乎相同。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包括Steven Phelps教授,首次創建了美洲草原田鼠在交配和配對過程中活躍的大腦區域地圖。研究發現,這些田鼠在配對過程中經歷了一場大腦活動的風暴,涉及68個不同的大腦區域,形成了七個大腦網路。這些大腦活動與三個行為階段相關:「交配」、「親密」和「穩定持久關係」的形成。

先前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雄性和雌性大腦在產生相同行為,如交配和照顧後代時,往往使用截然不同的機制。但在這項研究中,配對中的雄性和雌性表現出幾乎相同的大腦活動模式。

Phelps教授表示:「這是一個驚喜。考慮到性激素如睾酮、雌激素和黃體酮,對性、攻擊和親代行為非常重要,所以普遍的假設是,交配和配對期間的大腦活動在性別間也會有所不同。」

兩性關係建立極快  表現近似大腦活動模式

科學家利用光片顯微鏡成像技術,創建了美洲草原田鼠和小鼠的詳細大腦參考模型。他們分析了近200個不同個體的大腦,獲得了這些物種精確的大腦結構圖像。此外,研究發現,田鼠的大腦比小鼠的大腦大約大1.39倍,他們能夠探索大腦中與社交行為相關的活躍區域。(圖/eLife)

相較於人類,美洲草原田鼠的求愛過程風馳電掣。在一起不到半小時,一對雄性和雌性就開始交配,並且會重複多次,經常一小時內多次。在一天之內,他們的親密行為會使這對田鼠形成終生的情感聯繫。產生親密關係後,他們會互相梳理、在壓力下安慰對方、捍衛共有的領地,並一起撫養後代。

研究人員能夠高解析度地確定在配對過程中的不同階段活躍的田鼠大腦細胞。這是首次將這種方法應用於美洲草原田鼠。通過對200多隻田鼠在交配和配對過程中的多個時間點進行研究,研究人員產生了可觀的數據資料庫。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識別的68個大腦區域中活動最強的預測因素出乎他們的意料,也就是雄性射精,表明這種經歷激發了深刻的情感狀態——不僅在受影響的雄性中。雌性也在與達到這一里程碑的雄性交配時,表現出更多與配對相關的大腦活動。

Phelps教授說:「大腦和行為數據表明,雙方可能都在經歷類似高潮的反應,這些『高潮』協調了一種關係的形成。如果這是真的,它意味著高潮可以作為一種促進聯繫的手段,正如人類長久以來所暗示的那樣。」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明日科學

圖片來源:eLife cc By4.0

參考論文:

1.Sexual coordination in a whole-brain map of prairie vole pair bondingeLife

延伸閱讀:

1.「交配」比睡眠更重要 — 對這些有袋類動物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