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健典

腦科學家完整解析「閱讀」時的大腦活動模式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近日發表一項重要研究,首次完整描繪人類閱讀時大腦的神經活動地圖。這項研究彙整了163篇腦影像研究的結果,探討人類在閱讀不同內容——從字母、單字、假字、句子,到完整文章時,大腦各區域如何協同運作。

研究團隊透過精密的座標基礎分析方法發現,人們在閱讀不同層次內容時,左半腦的特定區域都扮演著關鍵角色。例如,在閱讀簡單字母時,僅有左枕顳皮質的一小部分區域會被活化。但當閱讀更複雜的單字或句子時,大腦的活躍範圍便會逐漸擴展到更多相關的神經區域。尤其是左下額葉迴內的不同區域,會根據閱讀真實單字或沒有意義的假字來分工合作,展現出大腦處理文字資訊的細膩特性。

不僅語言區被刺激,負責運動與聲音腦區亦同步活躍

圖中展示不同閱讀任務時大腦活躍區域。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閱讀類型:例如單字(紅色)、假字(藍色)、句子(淺綠色)及全文(深綠色)等。圈圈大小表示該區域在閱讀任務中活躍程度。結果顯示,閱讀任務會啟動大腦多個特定區域,並隨著閱讀內容複雜度不同而變化,反映出大腦處理語言的精細分工與複雜性。(圖/《神經科學與生物行為評論》)

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人們在朗讀和默讀時,大腦的活動模式有所不同。當進行朗讀時,不僅語言區域被活化,負責運動控制與聲音處理的腦區也會同步活躍,顯示朗讀是一個需要更多大腦資源協調的過程。相較之下,默讀時主要依賴左側前額與顳葉區域,涉及相對簡單的神經運作。

研究人員表示,這份詳盡的神經活動地圖不僅幫助我們深入了解閱讀過程中的大腦運作,也為未來針對閱讀障礙(如失讀症)提供更清晰的研究方向,有助於開發更精準、更有效的輔助措施,幫助有學習困難的人群更順利地掌握閱讀技巧。

此研究成果發表於《神經科學與生物行為評論》(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CC BY 4.0

參考論文:
1、The ‘reading’ brain: Meta-analytic insight into functional activation during reading in adults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延伸閱讀:
1、人類大腦思考速度的極限:「每秒 10 位元(10-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