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創,  行為解碼,  醫學健典

短片成癮:TikTok和YouTube Shorts是否對青少年的注意力造成傷害?

近年來,短片平台如TikTok和YouTube Shorts逐漸在青少年中取得了廣泛的流行。這些平台的短片,通常只有幾十秒的長度,充滿了生動有趣的內容,讓人一看再看。然而,這樣的觀看模式是否對孩子的注意力有所損害呢?

在學校裡,真正與教師競爭的不僅僅是課本或考題,而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干擾。其中最大的干擾來自「手機」。每天,孩子們都在手機上無止境地觀看短片,這些短片通常沒有什麼實質的內容或價值,但卻能夠迅速滿足他們對「多巴胺」的渴求。

多巴胺是一種能使人感到快樂和滿足的化學物質。當我們完成一個任務或達成一個目標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讓我們感到愉悅。然而,這種愉悅感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比如觀看有趣的短片。每當我們觀看一個新的、有趣的短片時,大腦都會釋放多巴胺,讓我們感到愉悅。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無法停止觀看短片的原因。

刷短視頻獲得快感 原理近似吸毒

科技倫理學家形容目前雙親對孩童觀看短視頻的管教態度,就像是「讓孩子住進了糖果店裡,然後告訴他們只吃一盤蔬菜就行了。」(圖/pngtree)

然而,這種透過短片獲取多巴胺的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對「快感」的追求,與吸毒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孩子們習慣於從短片中獲取快樂和滿足時,他們就會很難從那些無法立即提供多巴胺滿足的事物中獲得樂趣,例如學習和閱讀。這就是所謂的「抖音腦」。

辛辛那提兒童醫院兒科醫生約翰(John Hutton)稱TikTok為「多巴胺機器」;精神病學及行為神經科學邦妮教授(Bonnie Nagel)研究顯示,如果大腦反覆處理快速且帶有獎勵性特點的內容,那麼當它處理節奏較慢、獎勵性不那麼強的內容時,能力或許會改變,甚至受到「損害」。

科技倫理學家詹姆斯·威廉姆斯(James Williams)比喻這種現象就像是「讓孩子住進了糖果店裡,然後告訴他們別去管那些糖,只吃一盤蔬菜就行了。」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天下出版)一書的作者約翰(Johann Hari)則認為,光只是不讓孩子接觸科技產品沒有用,但如果在減少螢幕使用時間的同時,建立其他活動,比如出去玩,那就有效果。

事實上,在最新一期的《人類行為計算機》(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期刊上發表的研究,也顯示了短片對人們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該研究對中美兩國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過度觀看短片會阻礙「衝動控制」和「正確完成任務」的能力。研究建議學生通過更多的離線活動來平衡觀看習慣。

當然,我們不能單一地將青少年注意力減退的問題歸咎於短片平台。但是,為了防止孩子們成為「抖音腦」,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該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觀看習慣,鼓勵他們參與更多的實體活動,並幫助他們學會尋找「更深層次」、「更持久」的滿足。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幫助他們發展注意力和學習能力,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加健康和成功。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論文:

1.Effects of attention to negative information on the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depression and smartphone addiction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Evidence from a two-wave moderation network analysi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參考資料:
1.This Was Supposed to be the Antidote for TikTok Brain. It’s Just as Bad.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延伸閱讀:

1.腦內「交通指揮官」:是神經元確保我們不分心,而非意志力。明日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