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創,  謠破迷思

讓長矛再飛一會兒 從大象到瞪羚 史前狩獵如何塑造人類的智慧進程

在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後,特拉維夫大學的考古學部為我們揭示了人類前期如何透過研發更加高效的狩獵武器,來適應小型獵物的挑戰,並因此促進了人類的認知能力的發展。

研究人員發現,在大型獵物稀少的情境下,史前人類開始狩獵體型較小、更迅捷的動物。這一現象不僅推動了狩獵工具的創新,從簡單的木矛逐步發展到利用石頭作為尖端的長矛,最終達到後期的弓箭技術,而且也激發了人類文化和生理層面的變化。

這項研究基於2019年的一項假說,該假說認為,人類認知能力的提升是對獵物體型減小的適應反應。過去,學術界普遍認為,狩獵工具的變化是人類認知能力進步的表現,但未對此進行過多解釋。

從阿舍利時期的巨型草食動物到中石器時期的野牛,再到上石器時期以瞪羚為主,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古石器時期獵物大小的逐步減少。(圖/《Quaternary》)

這項研究考慮了九個史前遺址的發現,涵蓋了南非、東非、西班牙和法國等地區。在這些地區,約在30萬年前,尼安德塔人和智人首次出現。考古學家發現,隨著利用勒瓦盧石器技術製作的石頭矛尖的出現,大型獵物的骨頭數量有所減少。

這項新技術要求工匠首先準備一塊優質的石頭,然後一次性削下一個尖頭物品,這需要他們事先想像最終的結果。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技術的出現與大型獵物的減少有直接關聯。

大型動物變少 矛類武器善獵中型獵物

每個時期均以其特有的狩獵工具和主要獵物(深色部分表示潛在的卡路里貢獻)進行描繪。各時期都涵蓋了不同大小的獵物。(圖/《Quaternary》)

進一步分析顯示,石頭矛尖能夠造成更重大的傷害,很可能會使中型動物(如鹿)的逃跑距離減少,增加獵人取回獵物的機會。這一洞見為我們更好地理解幾十萬年前石頭矛尖的發展及其背後的原因提供了線索。

此外,該研究也追溯了人類狩獵歷史的演變,指出人類從約300萬年前開始製作石器,並在200萬年前開始狩獵。隨著時間的推移,狩獵武器不斷進化,從早期的木矛到後來的石頭矛尖,再到弓箭等更複雜的系統。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試圖提供一個統一的解釋,來回答史前考古學中一個最令人困惑的問題:工具為什麼會改變?他們認為,為了捕獵更小、更敏捷的動物,人類不得不變得更聰明、更快、更專注和更有合作精神。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揭示了獵物大小與人類認知能力和工具創新之間的直接關係,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人類的早期發展歷程。這項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Quaternary》。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論文:

1.The Evolution of Paleolithic Hunting Weapons: A Response to Declining Prey Size.《Quaternary》

延伸閱讀:

1.刻意塑造命運? 從尼安德塔人到日本廣田人的頭顱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