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創

特洛伊考古新證:葡萄酒並非貴族專利,平民亦日常飲用

自19世紀考古學家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於古城特洛伊發現「雙耳酒杯」(depas amphikypellon)以來,考古界一直懷疑這種容器即荷馬史詩中所提及的飲酒杯,專用以飲葡萄酒。近期由德國杜賓根大學、波昂大學和耶拿大學合作研究,以現代化學分析法,證實此推測無誤。研究人員利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技術,分析杯子碎片,檢測出琥珀酸與丙酮酸的高濃度殘留物,這些物質只有在葡萄汁經發酵成酒時才會產生,證明當時此類杯子確實用來飲用葡萄酒。

「雙耳酒杯」是一種特殊的陶製高杯,兩側設有曲柄握把,底部呈尖錐狀,約可容納250毫升至1公升液體。目前特洛伊遺址已發現超過百個此類杯子,年代介於西元前2500年至2000年,廣泛流傳於愛琴海、亞洲西部及美索不達米亞地區。

平民杯子中亦檢測出琥珀酸與丙酮酸

一個由海因里希·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在特洛伊遺址挖掘出土的 15 公分高「雙耳酒杯(depas amphikypellon)」。圖片來源:瓦倫丁·馬夸特(Valentin Marquardt)/杜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

過去學者普遍認為,這種酒杯主要出現在宮殿或神殿區域,象徵葡萄酒乃當時的珍貴飲品,專屬於菁英階層的重要儀式或盛宴飲用。然而,本次研究進一步分析了特洛伊城堡外圍平民居住區域的其他普通杯子,結果同樣檢測到葡萄酒成分。這項新發現顛覆了長期以來的認知,說明葡萄酒飲用並非王室或貴族專利,而可能在古特洛伊已經成為平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研究主導者杜賓根大學考古學家史蒂芬・布魯姆(Stephan Blum)博士指出:「這項研究證實,特洛伊各社會階層都飲用葡萄酒。葡萄酒並非純粹是奢侈品或儀式用品,它也進入了平民的日常生活。」

該成果近期已發表於《美國考古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Valentin Marquardt /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CC BY 4.0

參考論文:
The Question of Wine Consumption in Early Bronze Age Troy: Organic Residue Analysis and the Depas amphikypellon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延伸閱讀:
1、氣候變遷讓英國躍升為葡萄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