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烏賊「揮手打招呼」?研究發現牠們可能真的有「手語」!

法國高等師範學院的神經科學家 Sophie Cohen-Bodénès 與 Peter Neri 最近在 bioRxiv 發表研究,揭露一個令人驚奇的發現:烏賊(Sepia officinalis)不只會變色,還可能透過揮舞觸手進行溝通,甚至具備一套「手勢語言」。

他們在實驗室水族箱中觀察數隻烏賊的互動行為,並錄下牠們揮舞觸手的過程,再將影片播放給其他烏賊觀看。結果發現,烏賊會根據影片中同類的動作進行「回揮」!研究團隊歸納出四種特定手勢模式:第一種是「舉手式」,第一對觸手直立向上,第四對延展,其他觸手則扭曲交錯;第二種是「側擺式」,全數觸手朝身體一側捲起;第三種是「捲球式」,所有觸手完全收捲於頭部下方,使眼睛變得突出;第四種則是「皇冠式」,觸手呈放射狀張開,伴隨一個小小「噴吐」動作,看起來像是在華麗登場。

產生特定震動波 只對原始順序波形有反應

圖片展示了科學家如何測試烏賊(Sepia officinalis)是否能「看懂」其他烏賊的揮手手勢。研究人員播放影片給烏賊觀看(A),影片中是另一隻烏賊在做出特定的揮動手勢(如紅色標記)。當畫面是正的時候,測試中的烏賊會模仿揮手(B、C紅色區段),但當影片上下顛倒播放時,烏賊的反應次數明顯減少(C 藍色區段)。右圖(D)顯示多隻烏賊的統計結果,大部分在觀看正立畫面時的反應頻率較高,暗示這些揮手可能真的是一種視覺訊號溝通。圖/ bioRxiv

有趣的是,當影片被倒轉播放時,烏賊的回應大幅減弱,顯示牠們不只是隨機模仿,而是真的「認得」這些手勢。此外,這些動作還會產生特定的震動波。研究人員使用水中麥克風(hydrophone)錄下這些波動,再播放改編版本,結果發現烏賊只對原始順序的波形有反應,暗示震動波的順序或許也包含「語意」。

儘管目前仍無法百分百證實這是語言型式的交流,但研究團隊已建議使用機器學習工具來分析這套觸手語的結構與可能傳遞的訊息。也許未來我們真的能與烏賊「對話」,只是得先學會牠們的「揮手密語」!

相關成果已發表於 bioRxiv 預印本平台。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Biorxiv  (CC BY 4.0

圖片來源:bioRxiv(CC BY 4.0

參考論文:
1、 Cuttlefish interact with multimodal “arm wave sign” displaysbioRxiv

延伸閱讀:
1、「睡夢羅漢拳?」 科學家發現墨魚即使在睡眠中也能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