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行為解碼

海豚母親也會用「娃娃音」與幼豚溝通

我們都知道,當父母與幼兒交流時,會用特殊的語調和語言模式(通常聲音會提高並語調變得更為簡單)來與幼兒溝通。現在科學家發現,人類並非唯一懂得使用這種「娃娃音」的物種,海豚媽媽也會。

根據6月25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期刊表示,這一結果源自對美國佛羅里達薩拉索塔灣野生瓶鼻海豚的研究,科學家們在此過程中對19隻海豚母親的聲音進行了錄製。科學家發現母海豚在與小海豚溝通時,也會改變其嗓音的音頻和範圍。這種獨特且重要的信號,被稱為「簽名鳴聲」(Signature call)。它在動物學上是指特定的動物聲響,這些聲響對於識別和溝通具有重要作用,對海豚來說就如同人類的名字一樣,每隻個體都有其獨特的「鳴聲」,其它海豚可以透過這個簽名鳴聲來識別這隻海豚。

在許多動物學的研究中,簽名鳴聲被用來研究動物的社會行為、學習能力以及其他相關的認知行為。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Laela Sayigh解釋說:「牠們用這些鳴聲來追蹤彼此,像是在不斷地說,我在這裡,我在這裡!。」

音頻放高   吸引注意

為了獲得這些數據,科學家們進行了超過三十年的研究,使用特殊麥克風在同一隻母海豚身上錄音。牠們在海豚母親懷孕和非懷孕的時期都進行了錄音。研究顯示,當母海豚對著自己的小海豚使用這個簽名鳴聲時,音頻會提高,音調的範圍也會增大。這種現象在研究中的所有海豚母親身上都得到了證實。

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為什麼人類、海豚以及其他生物會使用娃娃音。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有助於後代學習語言。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高音範圍的語言更容易吸引嬰兒的注意力,海豚母親改變音頻和音調的行為與人類母親與嬰兒交流的模式相當相似,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不只是人類,許多哺乳動物也可能存在「娃娃音」的現象。例如現在已經發現母猴也會改變自己的叫聲以吸引和保持後代的注意力,而斑馬雀則會提高音調,放慢歌聲的節奏,以便讓小鳥學習。

研究團隊相信,對於瓶鼻海豚這種壽命長且高度音頻的物種來說,這種特定的音節和音頻可能對於吸引小海豚的注意力十分重要。這項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證據,顯示海豚是一種能夠學習語言的物種,對於之後研究語言的演變非常有價值。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參考資料
1.Bottlenose dolphin mothers modify signature whistles in the presence of their own calves.P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