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健典

「你也懂共用針頭?!」台灣科學家發現蚊子會「共針式」傳播登革熱

在過去的50年間,全球氣溫的持續上升和人口的不斷流動使得登革熱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和亞熱帶地區如台灣。今年,南台灣的登革熱疫情是台灣近60年來排名第二嚴重的疫情,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

好消息來了!國家衛生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醫學期《Lancet》的子刊《eBiomedicine》,揭示了登革熱傳播方式的新謎團。研究指出,埃及斑蚊可能透過一種類似於共用針頭的方式來傳播登革病毒,這種發現顛覆了我們對登革熱傳播的傳統認知。

過去,科學家認為病毒從感染者經蚊子叮咬後,在蚊子體內需要經歷一個至少需要8天的外源性潛伏期(Extrinsic Incubation Period,EIP),病毒在此期間在蚊子體內完成多次複製,從中腸感染至唾腺,才能在叮咬下一個宿主時完成傳播。然而,國衛院的研究與高雄市衛生局合作分析2015年的疫情發病時序,發現同家戶內的發病間隔有85%少於3天,這一發現表明病毒傳播的速度可能遠遠超出了傳統理論的預測。

透過動物實驗,研究團隊證實了這種快速的傳播方式。當埃及斑蚊叮咬了一個被病毒感染的宿主後,很快再叮咬另一隻動物時,口器上殘留的病毒足以直接造成傳播,這與HIV共用針頭的傳播模式相似。這種發現對於理解登革熱的傳播極具重要性。

機械性傳播更直接 馬上感染不必等

圖解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展示了生物學上的傳播途徑,也就是蚊子叮咬一個人後,病毒在蚊子體內經過一段時間複製和發展,再通過另一次叮咬傳播給下一個人。下半部則展示了機械性傳播途徑,這是一種更直接的方式,即蚊子在叮咬一個被病毒感染的人後,很快叮咬另一個人,直接將病毒傳播,表明機械性傳播可能會加速疫情的擴散並影響感染間的時間間隔。(圖/《eBiomedicine》)

埃及斑蚊作為登革熱病毒的主要傳播者,其在台南及高雄的主要棲息地成為了疫情的重災區。這種蚊子通常在室內活動,並且在一次血餐過程中可能叮咬多人,這種行為模式大大加速了病毒的傳播。此外,研究團隊與加州大學、名古屋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大學及國衛院的跨國團隊建立的數學模型分析指出,這種傳播方式可顯著加速病例數達到最高峰的時間,同時也大幅增加感染人數,可謂對於控制登革熱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這項研究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對登革熱傳播的新理解,也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從而更有效地保護公眾免受這種蚊媒傳染病的威脅。通過更深入地理解病毒的傳播機制,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疫情,為抵禦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提供新的防線。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unsplash cc By4.0

圖片來源:EBioMedicine Home cc By4.0

參考論文:Mechanical transmission of dengue virus by Aedes aegypti may influence disease transmission dynamics during outbreaks.EBioMedicine Home

延伸閱讀:

1.追溯蚊子的神秘過去:當雄性蚊子也是「吸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