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專題
-
嬰兒語可能是人類特有的超能力
嬰兒語(baby talk)是人類普遍存在的現象,指的是照顧者對嬰兒使用特殊語調、節奏與簡化語句的溝通方式。過去許多研究顯示,嬰兒聽到越多這類「兒童取向語言(child-directed speech)」,語言學習成效越...
-
動物文化資料庫揭示跨物種行為傳統,助力保育新思維
動物行為學界近年越來越重視「動物文化」──即動物間透過社會學習所傳承的行為模式,而非僅由基因決定的本能。舉例來說,大象遷徙時經常會移動個體以提升族群多樣性,但有研究發現,不同族群之間的「咕嚕聲」溝通其實存在微妙的「方言」...
-
哈特謝普蘇特雕像損毀新解:儀式性「去活化」多於仇恨
最新發表於《Antiquity》的研究,對古埃及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雕像的損毀成因提出新詮釋。哈特謝普蘇特是古埃及歷史上少數女性法老之一,她在生前治下國力昌盛,但死後傳統觀點認為,她的繼任者兼侄子圖...
-
火星改造可能嗎?新研究盤點技術進展與未來挑戰
火星是否能成為人類第二個家園,一直是行星科學和太空探索領域的熱門話題。來自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行星科學家 Nina Lanza 博士等人,近日於《N...
-
全球碳排放再不減速,1.5°C 升溫門檻三年內將被耗盡
根據《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期刊最新發表的全球氣候變遷指標研究,若現今碳排放維持不變,全球剩餘的 1.5°C 升溫「碳預算」僅剩約 1,300 億噸二氧化碳(以 2025 年初為基準),預計...
-
科學實驗證實:正確指引優於獎勵,可顯著降低因果錯覺
我們每個人都擅長發現事件之間的因果關聯,這有助於理解世界、決策與預測未來。但這種能力也容易讓我們產生「因果錯覺」(causal illusion):即錯誤地認為兩個其實無關的事件有因果關係。醫療領域的典型例子,是人們相信...
-
全球首部非矽2D電腦問世 原子級材料開啟電子新紀元
矽材料在過去數十年推動半導體技術微型化發展,但隨著製程極限逼近,傳統矽基元件的效能逐漸受限,促使科學家尋找更前瞻的材料。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研究團隊日前突破性地利用二維(2D)材料,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台...
-
「快速電波爆」破解宇宙失蹤物質
長期以來,天文學家知道宇宙中的「普通物質」(baryonic matter)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恆星、星系和氣體雲,卻一直找不到剩餘的一大半。這些物質主要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卻難以被傳統望遠鏡直接觀測到。過去,天文學...
-
南極冰蓋下發現異常無線電訊號 顛覆現有粒子物理認知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 NASA 的南極瞬態天線(ANITA)氣球實驗,首度在南極冰層下方偵測到兩則無法解釋的無線電異常訊號。ANITA 的設計目的是在高空偵測宇宙射線撞擊地球大氣層所產生的無線電波,藉此追...
-
AI揭曉死海古卷年代比想像更早
古代手稿如死海古卷的年代鑑定,對於思想與文本演變的重建至關重要,然而絕大多數古卷並未標註具體年代。為解決這一難題,來自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 Dr. Mladen Popović 團隊,結合放射性碳定年(radiocar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