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最毒婦人心?」雌性加州蠑螈擁有更高毒素含量

在自然界中,有毒生物總是引人入勝,而最新的研究發現,雌性加州蠑螈(Taricha torosa)竟然比雄性更有毒。這項發現是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團隊在《兩棲類和爬行動物科學前沿》期刊上發表的。

這種蠑螈身上的神經毒素——河豚毒素(tetrodotoxin),是其生存戰略的一部分,可用來抵抗天敵如蛇類。過去,科學家認為蝾螈一生中毒素濃度不會改變,且雌雄之間的毒素含量相似。然而,布洽雷利(Gary Bucciarelli)博士的團隊通過對加州38個不同地點的850多隻蝾螈進行樣本採集和分析後,發現雌性蠑螈體內的毒素含量竟然高於雄性。

研究還觀察到雌性蠑螈的毒素濃度波動更大。無論是雌性還是雄性,毒素濃度的變化方向和時間都相同,但雌性的變化幅度更大。這意味著,對潛在的捕食者來說,雌性蠑螈構成了更嚴重的威脅。布洽雷利博士指出,這些蠑螈不應該被非專業人員接觸,因為牠們體內的河豚毒素含量高達54毫克,足以導致人類住院甚至死亡。

雌性繁殖期易受攻擊需自保

雌性繁殖期易受攻擊需自保
更高的毒素水平是為了保護在繁殖期間易受攻擊的雌性。
更高的毒素水平是為了保護在繁殖期間易受攻擊的雌性。(圖/unsplash)

此外,研究還顯示河豚毒素與其他性二型特徵(如體重)有關。雌性蠑螈無論體型大小,毒素濃度中位數總是比雄性高。這可能表明雌性在毒素產生機制上與雄性有所不同。例如,雌性可能將用於產生毒素的資源投資得更多,或者雌性的皮膚能夠攜帶更多的毒素。更高的毒素水平可能是為了保護在繁殖期間易受攻擊的雌性,或者使雌性能夠將產生毒素的細菌轉移到卵子上,從而保護後代。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性別在蠑螈毒性中的角色,還為我們理解這種有毒動物如何利用其自然禮物作為生存策略提供了新的視角。接下來,研究團隊計劃探索乾旱和火災如何影響蠑螈及其毒素濃度,以及不同性別如何對這些自然災害作出反應。這項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兩棲類和爬行動物科學前沿》。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Wikimedia ccBY4.0  

圖片來源:unsplash ccBY4.0 


參考論文:
1.An amphibian toxin phenotype is sexually dimorphic and shows seasonal concordant change between sexes.Frontiers in Amphibian and Reptile Science

延伸閱讀:

1.【獸誌揭秘】是什麼讓蝙蝠成為致命病毒的天然宿主? 探討其飛行與超凡抗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