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
遠古狼可能自願馴化成狗
最新研究顯示,遠古狼可能在無人類干預的情況下,自願接近人類營地並逐漸馴化成狗,支持「原始馴化假說」(proto-domestication hypothesis)。此假說認為,較馴服的狼為了獲取人類營地的食物殘渣,自願靠...
-
實驗顯示野生魚類能辨識個別潛水員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MPI-AB)的一項研究證實,野生魚類能夠根據外部視覺線索辨識不同的潛水員,甚至選擇跟隨曾經餵食它們的特定個體。該研究發表於《Biology Letters》期刊。 研究團隊在地中海的一處...
-
3000 萬年前,非洲曾棲息兇猛的類鬣狗掠食者
最新研究發現,約 3,000 萬年前生活於現今埃及法尤姆(Fayum)地區的遠古掠食者 Bastetodon syrtos,屬於已滅絕的鬣齒獸(hyaenodonts)類群。該物種擁有鋒利的牙齒與強大咬合力,主要獵食靈長...
-
鳥類與哺乳動物獨立發展出複雜大腦:顛覆傳統演化觀點
最新發表於《Science》期刊的兩項研究顯示,鳥類、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雖擁有類似的大腦功能,但其發育機制與細胞類型卻沿著不同的演化路徑獨立發展,顛覆了傳統對大腦演化的認知。 哺乳動物的大腦皮質(neocortex)主要...
-
82%天堂鳥物種具生物螢光,生物學家解開其求偶與社會功能
天堂鳥(Birds-of-paradise)是一群棲息於新幾內亞地區的小型至中型森林鳥類,以其華麗鮮豔的羽毛和複雜的求偶行為聞名於世。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與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鳥類學家近期研究發現,45種已知的天堂鳥中...
-
蠅幼蟲如何偽裝成白蟻並成功潛伏蟻巢?
自然界充滿了高超的擬態生物,牠們透過偽裝來欺騙獵物、掠食者或宿主,成功存活並適應環境。最新研究發現,一種麗蠅(Calliphoridae)幼蟲具備極其精細的偽裝策略,能夠混入白蟻群體,與之共生甚至可能被餵養。這項由西班牙...
-
鯨魚糞便曾助海洋生態繁榮,提供關鍵微量金屬養分
英國華盛頓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鯨魚的排泄物富含鐵與銅等關鍵營養元素,可能在過去的海洋生態系統中發揮了「肥料」的作用。科學家分析了來自南極洲南大洋與美國加州沿海的五個鬚鯨糞便樣本,發現其中的鐵可促進浮游植物生長,而銅則經有...
-
研究發現寵物跳蚤藥殘留影響鳥類繁殖
研究發現,寵物貓的跳蚤藥可能間接影響鳥類繁殖,導致幼雛死亡率上升。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科學家分析了 103 個雀鳥巢穴(來自藍山雀與大山雀),發現所有巢穴都含有殺蟲劑殘留,其中包括 fipronil(2013 年歐盟禁用)...
-
研究發現蛇頸龍擁有光滑皮膚與鱗片共存的獨特結構
最新研究顯示,部分蛇頸龍(Plesiosaur)擁有光滑的身體皮膚與鱗片覆蓋的鰭肢,這一發現來自德國南部 1.83 億年前的侏羅紀化石。該化石來自著名的波西多尼亞頁岩(Posidonia Shale),是少數保存軟組織的...
-
座頭鯨歌聲具「類語言」結構,顯示文化學習影響
最新發表於《Science》的研究顯示,座頭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的歌聲在統計結構上與人類語言驚人相似,顯示這種溝通方式可能透過文化學習傳承。研究團隊分析了新喀里多尼亞 8 年間錄製的座頭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