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環境
-
「礁星」技術挽救印尼珊瑚礁:四年內從損毀到重生
在印尼蘇拉威西的珊瑚礁,曾因動態釣魚而遭到嚴重破壞,但現在正透過創新的恢復計劃見證顯著復甦。《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強調,在這些退化的珊瑚礁上種植新珊瑚後,僅用四年時間便激發了與健康礁相當的...
-
車諾比禁區驚現奇蹟:微小蟲類展現驚人輻射抵抗力
在車諾比禁區(Chernobyl exclusion zone ,CEZ)高度放射性環境中生活的微型蟲類,看似完全免受輻射傷害。紐約大學的索菲亞·廷托里領導的生物學家團隊收集的線蟲,顯示出在這種危險地區生活的有機體竟然沒...
-
AI種植新視野:一鍵探知植物生死緣
在自然界中,每一株植物都扮演著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但你知道你家裡的盆栽可能正面臨滅絕的風險嗎?英國皇家植物園的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他們已經使用人工智能預測了全球32萬8565種已知開花植物的滅絕風險。 這項發表在《新植物...
-
閃爍之下的隱憂:揭秘「亮片」的環境暗面
當我們看到閃亮的亮片裝飾時,很少會想到它們對環境的影響。然而,來自巴西聖卡洛斯聯邦大學(UFSCar)的研究人員最新發現,這些微小的亮片可能對自然界造成了意想不到的重大影響。 這項研究顯示,作為一種「微塑料」的亮片,不僅...
-
太平洋「島嶼森林」展現出色復原力:揭示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
根據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主導的新研究,瓦努阿圖坦納島在經歷史上上最強烈的氣旋之一後,該島的森林展現出了驚人的復原力。 在太平洋島嶼地區,氣候變化預計將增加氣旋的強度和頻率,對森林及依賴它們的人群造成巨大風險。2015年3...
-
NASA對抗「氣候變遷」新招:用「冰粒子」冷卻地球
在地球溫度持續攀升的今天,NASA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NOAA)提出了一個冷卻地球的冒險計劃。他們的方案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用冰粒子播種大氣層! 根據這項提案,高空飛機將在離地面17.6公里的高度上,噴灑冰粒子到...
-
日本棕熊為了「找蟲子」翻掘森林,恐影響樹木生長
在日本北海道的知床半島,一群棕熊為了覓食而翻掘人工栽種的針葉林,這一行為不僅影響了樹木的生長,還改變了土壤中的氮含量。根據最近一項發表在《生態學》雜誌的研究,這些棕熊在尋找蟬若蟲時造成的挖掘行為對樹木根部造成了損害,限制...
-
科學家揭示:「聖嬰現象」引發南極冰川加速退縮
在南極洲,被稱為「末日冰川」的特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退縮挑戰。根據最新研究,這種退縮可能早在1940年代,甚至更早就已經開始了,比原先1970年代的估計要早得多。 休斯敦大學的研...
-
研究表明,地震對「森林恢復力」的影響可持續數十年
通常我們談論地震時,都會關注其對人類的影響,比如死亡和對家園及基礎設施的破壞。然而,一項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的新研究表明,地震對環境的影響同樣深遠,尤其是對森林的恢復。事實上,森林恢復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甚至比重建城...
-
雲群增加「極端降雨」:全球氣候模型揭示熱帶雨林新危機
科學家們總是對天空充滿好奇,特別是那些看似混亂的雲彩。來自奧地利科學與技術學院(ISTA)和馬克斯普朗克氣象學院的研究團隊最近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利用高解析度的全球氣候模型來探索雲集群如何影響熱帶的極端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