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鈍頭鰩為何有「小」與「大」兩種身形:科學家解開百年之謎
鈍頭鰩長久以來困擾著科學家的謎團,在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終於揭開了這個隱秘的面紗。鈍頭鰩在北大西洋的部分地區,無論性別,會出現兩種不同的體型。這一現象曾讓研究者困惑不已,且這個問題長達數十年無解。2025年,佛羅里達自然...
-
科學家揭曉中子星誕生質量 約1.3倍太陽質量
2025年3月18日,來自中國和澳洲的天文物理學家發現,中子星在誕生時的質量可以透過一個單峰分布來描述,這個分布在1.1倍太陽質量時開始增長,並在1.27倍太陽質量時達到高峰,然後迅速以一個陡峭的冪次法則下降。 中子星是...
-
森林碳儲存並非單純隨時間累積
由密西根大學生物站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顛覆了普遍認為隨著森林年齡增長,碳儲存量會增加的觀點。相反,研究發現森林結構、樹木和真菌群落的組成,以及土壤過程在碳固定中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 這項研究發表於《生態應用》期刊,涉及...
-
風力渦輪葉片或成未來最奇特「科技化石」
當未來的古生物學家挖掘地層時,他們可能會發現一種前所未見的「科技化石」——風力渦輪葉片。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研究指出,這些龐大的葉片由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和碳纖維製成,極難回收,但卻非常適合長時間保存於地層中,甚至可能存...
-
數學家破解卡谷谷(Kakeya)猜想三維版本,改寫幾何學發展
數學家來自紐約大學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團隊成功解決了一個長達數十年的幾何難題——卡谷谷猜想(Kakeya conjecture)在三維空間的版本,這項研究已發表於 arXiv 預印本平台。 卡谷谷猜想源自 1917 年日...
-
單株抗體治療顯著縮小鼻息肉,降低手術需求
一項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單株抗體 tezepelumab 可顯著縮小鼻息肉並減輕鼻塞症狀,降低鼻息肉手術與全身性類固醇的使用率。這項研究由蘇格蘭丹地大學呼吸研究中心領導,並獲得 AstraZeneca 和 Amgen 資...
-
研究發現:二疊紀大滅絕後7.5萬年,陸地生態系統快速恢復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約 2.52 億年前)是地球史上最嚴重的生物滅絕,導致 80% 以上的物種消失。然而,中國新疆南陶洞溝地層的新化石發現顯示,部分陸地生態系統在滅絕後 7.5 萬年內迅速恢復,比過去認為的百萬年恢復...
-
尼安德塔人與智人曾共享文化?以色列洞穴發現早期人類互動證據
以色列廷舍梅特洞穴(Tinshemet Cave)的最新考古研究顯示,尼安德塔人與智人在約 11 萬年前不僅共存,還可能共享技術、生活方式與墓葬習俗,顯示早期人類之間存在文化交流與社會互動。這項研究由希伯來大學與特拉維夫...
-
宇宙射線或為閃電觸發關鍵因素,科學家發現雷暴新機制
閃電如何在雷暴中形成,一直是未解之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利用新開發的 3D 電波映射與偏振技術,發現閃電不僅從正向快速放電開始,隨後還會出現更快且範圍更廣的負向放電。研究團隊發現,這些放電的訊號偏振方向...
-
冬眠竟能延緩衰老?侏儒狐猴展現細胞「逆時針」機制
來自馬達加斯加的脂尾侏儒狐猴是唯一已知會冬眠的靈長類,且其壽命比同等體型的靈長類長。杜克大學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最新研究發現,這些狐猴在冬眠期間能逆轉細胞衰老,延長染色體端粒,這可能是其長壽的關鍵之一。 端粒(te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