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專題
-
特洛伊考古新證:葡萄酒並非貴族專利,平民亦日常飲用
自19世紀考古學家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於古城特洛伊發現「雙耳酒杯」(depas amphikypellon)以來,考古界一直懷疑這種容器即荷馬史詩中所提及的飲酒杯,專用以飲葡萄酒。近期由德國杜...
-
最新調查顛覆傳統宇宙模型:暗能量可能隨時間改變
現代宇宙學的標準模型「ΛCDM 模型」認為,宇宙約 70% 成分為暗能量,它以「宇宙常數 Λ」的形式存在,是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且其能量密度始終維持固定。然而,最新的暗能量調查(Dark Energy Surve...
-
澳洲科學家研發「液態觸媒」,化學製程速度提升10萬倍
澳洲蒙納許大學、雪梨大學與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最新研究發表重大突破,研發出一種液態觸媒技術,有望全面革新化學工業的製程,大幅提升生產速度、安全性與永續性。 研究團隊將鈀(palladium)溶解於液態鎵(liq...
-
AMoRE實驗探索中微子,無中微子衰變再添新限制
國際物理合作團隊 AMoRE 最近發表成果,對一種名為「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0νββ)的罕見核反應設下最新限制。這種衰變過程中,中子會直接轉變成質子,卻不會放出中微子,若能證實存在,將代表中微子與反中微子其實是同種粒子...
-
陸上循環水養殖革命性突破 「富士大西洋鮭」正式登台
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水產養殖科技掀起新篇章。2025年3月20日,探索水產科技攜手挪威循環水養殖技術新創 PROXIMAR、日本丸紅水產、台灣丸紅,於桃園名人堂花園大飯店舉辦「富士大西洋鮭」上市記者會,正式宣布這款來自...
-
森林碳儲存並非單純隨時間累積
由密西根大學生物站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顛覆了普遍認為隨著森林年齡增長,碳儲存量會增加的觀點。相反,研究發現森林結構、樹木和真菌群落的組成,以及土壤過程在碳固定中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 這項研究發表於《生態應用》期刊,涉及...
-
數學家破解卡谷谷(Kakeya)猜想三維版本,改寫幾何學發展
數學家來自紐約大學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團隊成功解決了一個長達數十年的幾何難題——卡谷谷猜想(Kakeya conjecture)在三維空間的版本,這項研究已發表於 arXiv 預印本平台。 卡谷谷猜想源自 1917 年日...
-
宇宙射線或為閃電觸發關鍵因素,科學家發現雷暴新機制
閃電如何在雷暴中形成,一直是未解之謎。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利用新開發的 3D 電波映射與偏振技術,發現閃電不僅從正向快速放電開始,隨後還會出現更快且範圍更廣的負向放電。研究團隊發現,這些放電的訊號偏振方向...
-
水比想像更古老?研究揭曉早期宇宙水的形成
最新研究顯示,水可能在宇宙誕生後 1 至 2 億年間便已形成,比科學家過去認為的時間點更早。這項發現發表於《Nature Astronomy》,研究團隊利用超新星爆炸的電腦模擬,揭示水如何在宇宙最初的歲月中出現,甚至可能...
-
水的雙液態形態終獲證實:深度神經網路揭示液-液臨界點
科學家首次利用深度神經網路,成功繪製出水的「液-液臨界點」相圖,證實水在極端低溫高壓下可同時存在兩種不同液態形式。這項發現不僅解開了科學界長達 30 年的謎團,也為未來的實驗驗證提供了新方向。 水因其異常的物理特性而備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