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警告:鋰礦開採用水量大大被高估
根據麻省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的新研究,鋰礦開採對水資源的需求遠高於原先的估計,並顯示目前常用的水資源模型大大高估了可用水量及其環境影響。這項研究發表於《地球與環境通訊》期刊,解釋了比先前預期更少的水可用於鋰的開採。 鋰是電...
-
有驚人簡單方法可以去除飲用水中的微塑膠
微塑膠已經進入我們的身體,並且以令人擔憂的數量,主要通過食物和飲水進入體內。2024年,來自中國廣州醫科大學和濟南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簡單且有效的去除水中微塑膠的方法。 研究人員對軟水和硬水進行了實驗,並發現通過煮沸...
-
哀悼 Kanzi:這隻「會說話」的倭黑猩猩
被認為是最卓越的靈長類動物之一,Kanzi 這隻倭黑猩猩於2025年3月18日突然去世,享年44歲。Kanzi 能夠利用符號進行複雜的溝通,並在美國愛荷華州的「大猩猩保護與認知研究計畫」(Ape Conservation...
-
我們為何無法記得生命早期的具體事件?
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挑戰了關於嬰兒記憶的假設,顯示嬰兒從12個月大就能夠編碼記憶。研究結果表明,所謂的嬰兒失憶症——無法回憶起生命初幾年的經歷——更可能是由記憶檢索失敗所致,而非最初無法形成記憶。 儘管嬰兒期是學習迅速的階...
-
生物學家發現控制食慾的古老神經激素
倫敦女王瑪莉大學的生物學家團隊發現,控制人類食慾的神經激素擁有超過五億年的古老演化起源。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
-
新物種飛行爬行動物在中國發現:達爾文翼龍(Darwinopterus camposi)
一個全新的達爾文翼龍屬(Darwinopterus)物種,Darwinopterus camposi,最近在中國遼寧西部被發現。這一幾乎完整的化石骨架為我們提供了這種中侏羅紀時期(約1.6億年前)飛行爬行動物的新見解。 ...
-
葡萄園新戰線:狗鼻與化學聯手對抗真菌危機
狗的嗅覺靈敏已不是新聞,但你知道嗎?牠們也能成為葡萄園的「真菌偵測員」,用鼻子找出受 powdery mildew(白粉病)感染的葡萄藤。這種病害不但傳染力強,還會損害果實與酒的品質,一旦發現常已經為時已晚。 德州理工大...
-
AMoRE實驗探索中微子,無中微子衰變再添新限制
國際物理合作團隊 AMoRE 最近發表成果,對一種名為「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0νββ)的罕見核反應設下最新限制。這種衰變過程中,中子會直接轉變成質子,卻不會放出中微子,若能證實存在,將代表中微子與反中微子其實是同種粒子...
-
研究發現多吃水果、纖維與乳製品有助降低耳鳴風險
耳鳴(Tinnitus)是一種在缺乏外界聲音刺激的情況下,耳內或頭部持續出現聲響的症狀,患者經常描述聽到嗡嗡聲、蟬鳴或電流雜音。根據全球流行病學資料,約14.4%的成人及13.6%的兒童與青少年受到耳鳴影響,嚴重影響日常...
-
英國挖出1.47億年前罕見翼龍化石,揭開梳頜翼龍家族神秘面貌
翼龍(Pterosaur)是侏羅紀和白堊紀天空中的霸主,牠們擁有皮膜構成的翅膀,並非恐龍,而是和恐龍一同生活的飛行爬蟲類動物。近日,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研究團隊在英格蘭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