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科學家完整解析「閱讀」時的大腦活動模式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近日發表一項重要研究,首次完整描繪人類閱讀時大腦的神經活動地圖。這項研究彙整了163篇腦影像研究的結果,探討人類在閱讀不同內容——從字母、單字、假字、句子,到完整文章時,大腦各區域...
-
加州海獅展現精準節拍感,節奏感超越人類
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海洋科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顯示,掌握音樂節拍的能力或許並非人類獨有。研究團隊觀察一隻名為羅南(Ronan)的15歲加州海獅(Zalophus californianus),發現她能以精準且穩定的頭部動...
-
常見皰疹病毒可能是阿茲海默症關鍵推手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教授 Ruth Itzhaki 近日指出一種常見的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第一型(HSV-1),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重要致病因子。該病毒通常在童年感染,終生潛伏於神經系統,偶爾在壓力、疾病或受傷時引發唇皰疹...
-
數學家用全新數列解開代數最古老難題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數學家 Norman Wildberger 教授,近日發表突破性研究,提出一種全新方法來解決代數中最古老也最難的問題之一:高次多項式方程的通解。該成果已刊登於《The American M...
-
葡萄牙發現侏羅紀新哺乳類化石 揭罕見牙齒更替模式
在葡萄牙烏爾薩採石場(Ulsa Quarry)發現的一塊小小化石,正改寫我們對早期哺乳類牙齒演化的認識。研究團隊在上侏羅紀(約1.5億年前)的岩層中,發現了一塊保留完整下顎與乳齒、更換中恆齒的幼年化石,確認屬於一個新物種...
-
彗星撞潮汐鎖定系外地球 模擬揭氣候劇變與水源可能
如果有一顆彗星撞上了另一個類似地球的行星,會發生什麼事?英國一項最新研究模擬了這樣的劇情,對象是一顆與地球相似、但永遠只有一面朝向恆星的「潮汐鎖定」行星。結果發現,即使是一顆不算太大的冰彗星,也能在大氣中引發劇烈變化,甚...
-
加勒比海首度發現600萬年前頂級陸地掠食者化石
佛羅里達自然史博物館最新研究團隊宣布,在多明尼加共和國發現距今約六百萬年的頂級掠食者——西貝鱷類(Sebecid crocodyliform)化石,首次確認這種以南美洲為起源的陸地型鱷形類曾遍布加勒比群島。 西貝鱷類是南...
-
研究發現食用魚類是海底關鍵工程師,卻面臨過度捕撈危機
根據埃克塞特大學的最新研究,許多我們食用的魚類在維護海底生態系統、促進碳吸收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研究顯示,這些魚類不僅是食物鏈的重要一環,還是海底「工程師」,通過「生物攪拌」過程對海底沉積物進行翻動,幫助儲存有機碳,從而...
-
室內攀岩鞋釋出有害微粒,恐影響肺部健康
一項由維也納大學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室內攀岩鞋底的橡膠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磨損粉塵,會釋放出多種潛在有害化學物質,並懸浮於空氣中進入攀岩者的肺部。該研究已刊登於期刊《ACS ES&...
-
天文學家發現鄰近太陽系的巨大分子氫雲
一支由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主導的研究團隊,近日透過全新觀測技術,發現了一團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巨大分子氫雲,命名為「Eos雲」。這是迄今已知最接近太陽系的分子雲之一,也可能是天空中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