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端高溫顯著提高寵物犬死亡風險,假日影響尤為明顯
近期台灣多地持續高溫、熱浪頻傳,不僅人類健康受到威脅,寵物犬也正面臨嚴重的生存挑戰。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領銜的研究團隊,最新分析20年來當地獸醫診所的病例數據,發現高溫熱浪顯著提升寵物犬的死亡風險,且假日與週日...
-
親密行為有助提升伴侶滿意度 文化差異影響表現
最新發表於《PLOS One》的國際研究顯示,無論是在公共場合或私下展現親密行為(如擁抱、親吻、牽手),都能提升伴侶間的關係滿意度,且這一現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皆有觀察到,但具體展現方式與頻率受到社會與宗教規範的明顯影響。...
-
黑猩猩媽媽社交圈愈大,孩子存活率愈高
一項來自杜克大學的新研究指出,黑猩猩媽媽在懷孕前一年與其他雌性的社交連結愈緊密,寶寶存活機率就愈高,即使身邊沒有至親也一樣受益。這項發表於《iScience》的成果,來自坦尚尼亞貢貝國家公園野生東部黑猩猩(Pan tro...
-
創新分析技術揭曉史前浮游生物「逐日」適應能力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科學家近日開發出一套全新的化石分析方法,首次實現對數百萬年前生物如何因環境變動進行「日常」層次適應的精細解析。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不僅有助於揭開環境變遷對生物性狀與演化歷...
-
澳洲無刺蜂蜜展現卓越抗菌潛力 有望成為抗生素替代方案
澳洲無刺蜂蜜(俗稱 sugarbag honey)向來是當地原住民的重要食材與傳統療方,如舒緩皮膚搔癢與傷口癒合。最新研究顯示,來自澳洲三種無刺蜂——Tetragonula carbonaria、T. hockingsi...
-
紐西蘭發現1900萬年前的「聖巴森斯號角鴉」化石
一支古生物學團隊於新西蘭南島奧塔哥地區的班諾本組(Bannockburn Formation)發現並描述了一種新種的大型雀形目鳥類化石,將其命名為「聖巴森斯號角鴉」(Miostrepera canora)。該化石來自約1...
-
白堊紀琥珀揭曉9900萬年前「殭屍真菌」控制昆蟲行為
科學家於緬甸北部卡欽地區的中白堊紀琥珀中,發現兩種罕見的化石昆蟲寄生真菌,分別命名為 Paleoophiocordyceps gerontoformicae 與 Paleoophiocordyceps ironomyia...
-
科學家破解蝗蟲群聚關鍵機制,有望研發新型環保防治策略
蝗蟲大規模聚群會引發嚴重的農業災害,雖然殺蟲劑能有效抑制,但同時也帶來生態與環境的負面影響,因此尋求精準且環保的防治方法成為迫切的課題。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合作的研究團隊,近日於《Nature》期刊發表研究,首次明確解析...
-
大腦睡眠中的「靈光一現」──N2 深睡期有助於洞察力的突破
許多人都有過「睡一覺就想通了」的經驗,現在有科學研究指出,這種「靈光一現」(aha moment)特別容易出現在較深層的睡眠階段。根據近日發表於《PLOS Biology》的研究,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Max ...
-
猩猩聽到同伴笑聲後變得更樂觀,解開正向情緒的進化根源
過去認為笑聲是人類獨特的社交表達方式,但最新研究發現,倭黑猩猩等非人類靈長類也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笑聲,這些笑聲可能反映正向情緒與認知機制。印第安納大學研究團隊的實驗首次證明,倭黑猩猩在聽到同伴的笑聲後會表現出更加樂觀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