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環境
-
野生動物專家以同位素分析拆穿偽裝的非法象牙
為了遏止大象族群瀕臨滅絕,全球已禁止象牙買賣,但猛獁象牙仍屬合法流通,且兩者外觀極為相似,非專家難以分辨,導致非法象牙可能藉由「混裝」途徑流入市場,成為走私販運的漏洞。香港大學團隊近日於《Frontiers in Eco...
-
全球碳排放再不減速,1.5°C 升溫門檻三年內將被耗盡
根據《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期刊最新發表的全球氣候變遷指標研究,若現今碳排放維持不變,全球剩餘的 1.5°C 升溫「碳預算」僅剩約 1,300 億噸二氧化碳(以 2025 年初為基準),預計...
-
南極海域首次記錄「船舶拋錨」對海底生態嚴重破壞
隨著全球海洋活動日益頻繁,即使是地球上最偏遠的南極水域也難逃人類足跡。最新國際團隊研究,首次透過水下攝影,直接證實船舶拋錨及錨鏈已對南極海底生態造成嚴重影響。這項成果近日發表於《Frontiers in Conserva...
-
亞馬遜森林難回春!淘金採礦嚴重乾化土壤阻礙植被復育
亞馬遜金礦開採區的森林難以恢復,並不只因土壤受金屬毒害,美國南加州大學近期研究發現,秘魯亞馬遜採用的「吸取式採礦法」嚴重改變了土地結構和水文特性。研究團隊利用無人機和地下感測技術,觀察礦場遺留地的土壤水分變化,發現採礦後...
-
鐵粉效能大勝活性碳 破解「永久化學物」PFOS 水中殘留難題
PFOS(全氟辛烷磺酸),俗稱「永久化學物」,因其防油、防水、耐熱等特性,被廣泛應用於不沾鍋、地毯、沙發布、外帶食品包裝與消防泡沫中,數十年來已深入日常生活。惟其化學性極為穩定,在環境中難以分解,導致全球土壤、農產品、甚...
-
彗星撞潮汐鎖定系外地球 模擬揭氣候劇變與水源可能
如果有一顆彗星撞上了另一個類似地球的行星,會發生什麼事?英國一項最新研究模擬了這樣的劇情,對象是一顆與地球相似、但永遠只有一面朝向恆星的「潮汐鎖定」行星。結果發現,即使是一顆不算太大的冰彗星,也能在大氣中引發劇烈變化,甚...
-
研究發現食用魚類是海底關鍵工程師,卻面臨過度捕撈危機
根據埃克塞特大學的最新研究,許多我們食用的魚類在維護海底生態系統、促進碳吸收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研究顯示,這些魚類不僅是食物鏈的重要一環,還是海底「工程師」,通過「生物攪拌」過程對海底沉積物進行翻動,幫助儲存有機碳,從而...
-
室內攀岩鞋釋出有害微粒,恐影響肺部健康
一項由維也納大學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室內攀岩鞋底的橡膠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磨損粉塵,會釋放出多種潛在有害化學物質,並懸浮於空氣中進入攀岩者的肺部。該研究已刊登於期刊《ACS ES&...
-
每週吃多少肉才不「吃垮地球」?科學家給出255克的答案!
一群環境科學家計算出每人每週可持續食用的肉類量,以減少對環境的負擔。研究顯示,每週食用255克(約兩塊雞胸肉)的家禽或豬肉是可持續的,這個數字遠低於2021年美國或歐洲人的平均肉類消耗量,後者通常為6到10倍更多。研究指...
-
告別濕軟紙吸管!透明生物可分解材料問世
科學家最新研發出一種名為透明紙板(transparent paperboard,tPB)的材料,以純天然纖維素製成,外觀透明、性能類似塑膠,卻能自然降解。這項創新可望取代一次性塑膠製品,減緩每年超過4億噸塑膠帶來的環境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