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綜合
-
「藍色區域」居民真能活得比較久嗎?學者出現質疑聲浪
多年來,所謂的「藍色區域」(blue zones)吸引了大眾與科學家的目光。這些地區如日本沖繩、希臘伊卡利亞島、義大利薩丁尼亞島,以及哥斯大黎加尼科亞半島,據說當地居民透過健康飲食、積極的生活方式及緊密的社交連結,達成極...
-
新物種飛行爬行動物在中國發現:達爾文翼龍(Darwinopterus camposi)
一個全新的達爾文翼龍屬(Darwinopterus)物種,Darwinopterus camposi,最近在中國遼寧西部被發現。這一幾乎完整的化石骨架為我們提供了這種中侏羅紀時期(約1.6億年前)飛行爬行動物的新見解。 ...
-
陸上循環水養殖革命性突破 「富士大西洋鮭」正式登台
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水產養殖科技掀起新篇章。2025年3月20日,探索水產科技攜手挪威循環水養殖技術新創 PROXIMAR、日本丸紅水產、台灣丸紅,於桃園名人堂花園大飯店舉辦「富士大西洋鮭」上市記者會,正式宣布這款來自...
-
研究發現:二疊紀大滅絕後7.5萬年,陸地生態系統快速恢復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約 2.52 億年前)是地球史上最嚴重的生物滅絕,導致 80% 以上的物種消失。然而,中國新疆南陶洞溝地層的新化石發現顯示,部分陸地生態系統在滅絕後 7.5 萬年內迅速恢復,比過去認為的百萬年恢復...
-
中國發現 1.25 億年前「蠍王」化石,曾是恐龍時代的頂級獵手?
科學家在中國內蒙古發現了一種史前蠍子 Jeholia longchengi,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的中生代蠍子化石,距今約 1.25 億年,來自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這片生態系統保存了許多珍貴的白堊紀化石,包括...
-
直到羅馬時代前,多數歐洲人仍為深色皮膚
最新古代DNA研究發現,歐洲人普遍呈現淺色皮膚的時間比過去認知的更晚,深色膚色可能一直持續到鐵器時代才逐漸減少。來自義大利費拉拉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348個遍布歐亞大陸各地、跨越約4萬5千年至近1700年前的人類遺骸基因...
-
亞洲大虎頭蜂威脅歐洲生態與農業
艾希特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入侵歐洲的亞洲大虎頭蜂(Vespa velutina)捕食的昆蟲種類極為豐富,總計超過1,400種,涵蓋許多重要的生態物種。研究團隊透過先進的深度定序技術,詳細分析來自英國澤西島、法國、西班牙及英...
-
科學家在匈牙利溫泉中發現類疊層石生物膜
匈牙利研究人員近日在溫泉水域中發現了一種與遠古疊層石(stromatolites)結構相似的生物膜,為研究地球最古老的微生物生態系統提供了關鍵線索。疊層石是由光合細菌堆積而成的碳酸鹽岩層,可追溯至 35 億年前,被認為在...
-
研究發現華麗琴鳥「耕種」獵物,提升森林生態多樣性
澳洲華麗琴鳥(Menura novaehollandiae)以擅長模仿各種聲音聞名,但最新研究發現,這種棲息於澳洲東南部濕潤桉樹林的鳥類,還具備獨特的「獵物養殖」行為。牠們在覓食時翻動大量落葉與泥土,為蚯蚓、蜈蚣、蜘蛛等...
-
史前兩棲動物如何躲過大滅絕?科學家揭開2.52億年前的生存祕訣
2.52 億年前,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發生,超過 90% 的海洋生物與 75% 的陸地物種消失。然而,一群長相類似巨型青蛙的遠古兩棲動物——裂椎兩棲類(Temnospondyls)卻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英國布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