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萬年前的古人類面部骨骼在西班牙發現,歐洲最早居民面貌揭曉
2025年3月,科學家在西班牙阿塔普埃卡山脈的西馬德埃萊凡特(Sima del Elefante)遺址發現了1.1萬年前的古人類面部骨骼碎片,這一發現被認為是西歐最早的人類面部化石,為研究早期歐洲人類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
「藍色區域」居民真能活得比較久嗎?學者出現質疑聲浪
多年來,所謂的「藍色區域」(blue zones)吸引了大眾與科學家的目光。這些地區如日本沖繩、希臘伊卡利亞島、義大利薩丁尼亞島,以及哥斯大黎加尼科亞半島,據說當地居民透過健康飲食、積極的生活方式及緊密的社交連結,達成極...
-
素肉真的好吃嗎?盲測研究揭曉真相
面對超市中琳瑯滿目的肉類與素肉產品,你會怎麼選?美國食品研究機構 Nectar 最新進行了一系列盲測,評估素肉品牌的味道是否能與真正的肉類媲美。研究針對超過2,000名定期吃肉的消費者,於紐約和舊金山進行了味覺測試,受測...
-
尋找36年終現曙光,JWST首次捕捉海王星極光
這顆冰巨星正式加入了擁有極光的行星行列,完成了太陽系所有八顆行星的極光圖鑑。 自36年前首次發現海王星有極光跡象以來,天文學家終於首次捕捉到海王星的極光。得益於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協助,這顆行星難以捉摸的...
-
好奇號在火星泥岩中發現長鏈碳分子
NASA的好奇號探測車(Curiosity Rover)在火星 Gale 隕石坑的 Yellowknife Bay 地質區域,從一個名為 Cumberland 的泥岩樣本中,發現了三種長鏈碳分子:癸烷(C10H22)、十...
-
科學家警告:鋰礦開採用水量大大被高估
根據麻省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的新研究,鋰礦開採對水資源的需求遠高於原先的估計,並顯示目前常用的水資源模型大大高估了可用水量及其環境影響。這項研究發表於《地球與環境通訊》期刊,解釋了比先前預期更少的水可用於鋰的開採。 鋰是電...
-
有驚人簡單方法可以去除飲用水中的微塑膠
微塑膠已經進入我們的身體,並且以令人擔憂的數量,主要通過食物和飲水進入體內。2024年,來自中國廣州醫科大學和濟南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簡單且有效的去除水中微塑膠的方法。 研究人員對軟水和硬水進行了實驗,並發現通過煮沸...
-
哀悼 Kanzi:這隻「會說話」的倭黑猩猩
被認為是最卓越的靈長類動物之一,Kanzi 這隻倭黑猩猩於2025年3月18日突然去世,享年44歲。Kanzi 能夠利用符號進行複雜的溝通,並在美國愛荷華州的「大猩猩保護與認知研究計畫」(Ape Conservation...
-
我們為何無法記得生命早期的具體事件?
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挑戰了關於嬰兒記憶的假設,顯示嬰兒從12個月大就能夠編碼記憶。研究結果表明,所謂的嬰兒失憶症——無法回憶起生命初幾年的經歷——更可能是由記憶檢索失敗所致,而非最初無法形成記憶。 儘管嬰兒期是學習迅速的階...
-
生物學家發現控制食慾的古老神經激素
倫敦女王瑪莉大學的生物學家團隊發現,控制人類食慾的神經激素擁有超過五億年的古老演化起源。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