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首見!活體柯羅索魷魚現身南極海域
一隻活體柯羅索魷魚(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亦翻譯南極中爪魷、梅思烏賊,大王酸漿魷、南極大王魷、巨槍魷魚)幼體首次在自然棲地中被拍攝下來!這段震撼的影像由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
-
泰坦河流為何沒有三角洲?土星最大衛星顛覆地貌預期
我們熟知的河流與海洋交會處,常形成三角洲地貌,記錄著水與沉積物的互動歷史。然而,科學家近期研究發現,土星最大衛星「泰坦」的絕大多數河流竟然沒有三角洲!這項由布朗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等團隊發表於《Journal of Geo...
-
紅的、粉的、白的?基因分析揭曉玫瑰其實曾經都是「黃花七葉」
在情人節傳情達意的紅玫瑰,其實源自於一朵簡單的黃色小花!中國北京林業大學的研究團隊近日於《Nature Plants》發表的大規模基因分析指出,無論今天的玫瑰是紅色、粉色、白色還是桃色,都可追溯至一位共同祖先——一種具有...
-
紐西蘭發現2000萬年前「牙齒化石」揭遠古巨螯蝦過往
你可能以為螯蝦化石難尋,但科學家竟在紐西蘭發現了來自2,000萬年前、體長達25公分的巨型螯蝦證據——不靠整具骨骼,而是靠一顆微小的「牙齒」! 這項研究近日刊登於《Alcheringa:南半球古生物學期刊》,由紐西蘭與澳...
-
新發現琥珀化石揭示「泥土蟻」演化祕辛
科學家近日在多明尼加共和國的中新世琥珀中,發現一種罕見且前所未知的「泥土蟻」化石,命名為 Basiceros enana,是目前所知最小的該屬成員,體長僅 5.13 公厘,遠小於現存近親,改寫了該類螞蟻的演化歷史。 「泥...
-
韋伯太空望遠鏡於系外行星K2-18b偵測到可能的生物訊號
近期,科學家使用NASA、ESA與加拿大航太局合作的韋伯太空望遠鏡,首次在距離地球約111光年外、位於獅子座的系外行星K2-18b大氣層中,偵測到可能的生物標誌分子——二甲基硫(DMS)和/或二甲基二硫(DMDS)。在地...
-
科學家揭開太陽微閃焰爆發新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團隊在《天體物理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發表研究成果,首次觀測到太陽微閃焰(microflares)中心存在微小的噴流結構,並提出這種噴流可...
-
酸菜不只是配料!研究發現其發酵成分有助腸道健康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微生物學家團隊最新研究指出,日常常見的發酵食品──酸菜(sauerkraut)──除了作為熱狗或三明治的酸爽配料外,其富含的代謝物對維持腸道細胞的完整性、抵禦發炎損傷具有潛在助益。 酸菜是由切細的...
-
醋泡蛋竟能彈跳!家庭版「橡皮蛋」實驗揭密化學反應
在家裡就能用雞蛋與醋完成簡單有趣的科學實驗──打造「彈跳蛋」!這個廣受歡迎的家庭實驗不僅適合復活節、逾越節等春季聚會亮相,也是一堂兼具趣味與教育意義的化學課。 實驗材料簡單,只需生雞蛋一顆、透明杯子或罐子、白醋或蘋果醋、...
-
鱷類家族如何挺過兩次大滅絕?研究揭曉生存關鍵是「靈活性」
由美國中奧克拉荷馬大學與猶他大學主導的一項新研究指出,現今鱷魚、短吻鱷與印度鱷的祖先──鱷形類(crocodylomorphs)──在過去 2.3 億年的演化史中,成功穿越了兩次重大物種滅絕事件,靠的是牠們高度彈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