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
-
西尼羅河病毒警報:前往「西班牙」和「義大利」需謹慎
近日,計劃前往西班牙和義大利的遊客需提高警惕,因為這兩個國家出現了潛在致命的西尼羅河病毒(West Nile Virus)疫情。根據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的報告,一名患者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被確診,另一病例出現在義...
-
湖泊大災難:全球變暖讓湖泊面臨前所未有的高溫威脅
近期,一項由國際湖沼學家和氣候模型專家團隊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的研究顯示,如果人類導致的全球變暖持續到本世紀末,全球湖泊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表面和底層水溫升高,遠超過以往自然範圍的變化。 研究中使用了先進的氣候計算模型(C...
-
魚兒怎麼在世界最熱的水域中生存?科學家揭示其獨特策略
由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和夏威夷海洋生物學研究所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生活在阿拉伯海灣極端高溫水域的珊瑚礁魚類,採取了意想不到的生存策略。研究表明,這些魚類不僅能適應極端溫度,還能保持高效的氧氣供應,這挑戰了傳統的理論預...
-
科學家發現其實有「更多細菌」產生「溫室氣體」
卡爾科技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了一類新的酶,這些酶能讓大量細菌在低氧條件下「呼吸」硝酸鹽。雖然這對細菌的生存是一個進化優勢,但這個過程會產生一種溫室氣體——氧化亞氮(N2O),這是僅次於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第三大溫室氣體。...
-
太平洋灰鯨體型縮小13%:受環境變遷影響
根據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過去20至30年間,夏季在太平洋西北沿岸淺水區覓食的灰鯨體型顯著縮小了13%。 研究背景與發現 這項研究針對太平洋沿岸覓食群(Pacifi...
-
北極變暖速度是全球的三倍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北極地區的變暖速度遠遠超過地球其他地區。最新研究表明,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三倍。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雜誌上,為我們理解北極變暖的機制和未...
-
全球暖化與塑膠污染:環繞於「惡性循環」的雙重威脅
來自瑞典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全球暖化和塑料污染之間的「惡性循環」,其中每個問題都會加劇另一個問題,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塑料迅速劣化,以及環境污染加重。該研究由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的Xinfeng Wei等研究人員在《自...
-
台灣「寶林茶室」事件揭示全球氣候變遷對食安衝擊
在台灣近期發生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中,我們見證了氣候變遷對食品安全影響的一個具體例子。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健康監測雜誌》的一篇文獻綜述,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在氣候多變的地區如台灣,氣溫、降雨量和濕度的變化正在直接...
-
揭秘珊瑚礁的化學語言:解碼海洋生態健康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一項研究可能為監測夏威夷周圍珊瑚礁的健康找到了新方法。該研究由一名博士生共同領導,揭示了珊瑚礁上每種珊瑚和藻類都會產生獨特的化學化合物組合。這些新發現的代謝物質尚未經過研究,他們可能為珊瑚礁生物的健...
-
最新研究發現 「草原犬鼠」竟成禿鷹的盤中飧
禿鷹,這些自由翱翔的猛禽,通常以魚為食物,但最新的研究卻揭示了它們在草原上捕食草原犬鼠的不為人知的一面。《猛禽研究雜誌》中一篇引人注目的論文指出,草原犬鼠對於至少四種在南部大平原過冬的猛禽物種來說,是重要的食物來源,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