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
數據分析找出緬甸蟒最佳移除策略,提高捕捉效率
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統計模型分析 4,092 次調查數據,總計超過 1萬6000 小時的搜尋記錄,找出最有效的緬甸蟒(Python bivittatus)移除策略。透過比較移除成功率與調查條件的關聯,科學家發現季節...
-
倭黑猩猩的高智商:牠們不僅知道你知道什麼,還會「教」你
人類最獨特的能力之一,就是能推測別人的想法,理解他人「知道什麼」或「不知道什麼」,這種能力被稱為「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過去科學家認為,這種認知能力主要存在於人類,但最新發表在《PNAS》的研究顯示...
-
人類活動導致黑猩猩「手勢方言」消失,影響文化傳承
黑猩猩與人類一樣,會使用獨特的「手勢方言」進行溝通,而最新研究發現,人類活動可能導致其中一種手勢永久消失。研究團隊在象牙海岸塔伊國家公園(Taï National Park)觀察了四個西部黑猩猩(Pan troglody...
-
新發現!英國洞穴內的「殭屍蜘蛛」真兇:Gibellula attenboroughii 菌種
你可能聽過被寄生真菌控制的「殭屍螞蟻」,但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能讓洞穴蜘蛛變成「殭屍」的真菌!這種新發現的真菌 Gibellula attenboroughii,專門感染洞穴內的圓網蜘蛛(屬於 Metainae 亞科)...
-
科學研究證實:慢速眨眼能讓貓咪更親近你!
貓咪常被認為冷漠、難以親近,但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研究發現,人類其實可以透過「慢速眨眼」來與貓建立信任。這種表情與貓咪之間的「微笑」相似,當人類模仿這個行為時,不僅能讓貓咪回應,還能促使牠們主動靠近,展現更多親密行為。這項...
-
中國發現最小古貓:30萬年前與早期人類共存
你以為貓咪是現代人才馴養的寵物?最新研究發現,30萬年前的中國南部,人類與一種極小型的貓科動物——Prionailurus kurteni 可能共享同一片森林!這個新物種化石發現於安徽的化龍洞(Hualongdong C...
-
草蜢的體型變化揭曉氣候變遷的贏家與輸家
全球昆蟲數量正在大幅下降,許多研究顯示這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然而,並非所有昆蟲都受到相同影響,有些可能受益於暖化,而另一些則因環境變遷而面臨生存挑戰。最近發表於《PLOS Biology》的研究,透過對美國科羅拉多州草蜢...
-
「超級酵素」解答雄鳥三大繁殖策略:從領域爭奪到偽裝求偶
近期發表於《Science》的研究揭示,流蘇鷸(Ruff,Calidris pugnax)雄鳥的繁殖行為由一種名為HSD17B2的「超級酵素」調節。這種酵素能快速將雄性激素睪酮轉化為低活性形式——雄二烯酮(Androst...
-
「愛情轉移」?小企鵝離婚率愈高,育雛成功率愈低
在澳大利亞菲利普島上的世界最大的小企鵝(Eudyptula minor)族群中,企鵝「離婚」不僅是一場感情風波,還會對整個族群的繁殖成功率產生深遠影響。這項為期10年的研究追蹤了1,000對小企鵝的繁殖行為,結果顯示,企...
-
小型食肉動物是史前人類飲食的重要一環
一項最新發表於《環境考古學》的研究揭示,小型肉食動物如紅狐狸和野貓,可能在約10,500至10,1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成為南黎凡特地區獵人-採集者的重要資源。這一發現由Dr. Shirad Galmor領導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