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家提出新框架,助長期投資更公平
哥本哈根大學與聖加侖大學的經濟學家最近發表新研究,提出一套稱為「模組化世代正義」的創新分析框架,有助更公平地評估氣候變遷、退休金改革、科技投資等議題中的長期決策。 研究指出,過去分析世代間公平時常混淆兩個概念:一是時間貼...
-
哈特謝普蘇特雕像損毀新解:儀式性「去活化」多於仇恨
最新發表於《Antiquity》的研究,對古埃及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Hatshepsut)雕像的損毀成因提出新詮釋。哈特謝普蘇特是古埃及歷史上少數女性法老之一,她在生前治下國力昌盛,但死後傳統觀點認為,她的繼任者兼侄子圖...
-
野生動物專家以同位素分析拆穿偽裝的非法象牙
為了遏止大象族群瀕臨滅絕,全球已禁止象牙買賣,但猛獁象牙仍屬合法流通,且兩者外觀極為相似,非專家難以分辨,導致非法象牙可能藉由「混裝」途徑流入市場,成為走私販運的漏洞。香港大學團隊近日於《Frontiers in Eco...
-
新方法驗證白沙國家公園 2 萬年前人類足跡,挑戰傳統理論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國家公園(White Sands National Park)發現的人類足跡,經第三種物質——古湖奧特羅(paleolake Otero)的湖泥進行碳定年,結果顯示足跡...
-
「線上膠囊」新技術大幅簡化食道癌風險監測
英國劍橋大學、阿登布魯克醫院與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對於已確診巴瑞特食道(Barrett’s esophagus)的患者來說,一種名為「膠囊海綿(capsule sponge)」的新型檢測方式,有望取代傳統侵入...
-
最新研究發現哈爾濱化石為丹尼索瓦人,串連中亞與東亞古人類
近日兩項發表於頂尖期刊的新研究指出,長期被認為是新種「龍人」(Homo longi)的哈爾濱頭骨,其實屬於丹尼索瓦人(Denisovan)族群,成為目前已知最完整、體型最大且時代最久遠的丹尼索瓦人標本。該頭骨於1933年...
-
澳洲發現5500萬年前樹蛙化石,改寫澳洲兩棲類演化史
澳洲古生物學家近期在昆士蘭 Murgon 地區發現了一種距今約 5,500 萬年前的樹蛙化石,命名為 Litoria tylerantiqua,這是目前已知澳洲最古老的樹蛙紀錄。這項發現顯示,樹蛙(Pelodryadid...
-
博貢夜蛾能以星空與地磁導航,刷新昆蟲遷徙認知
澳洲博貢夜蛾(Agrotis infusa)的壯觀遷徙不僅規模驚人,導航方式也刷新了動物行為學界對昆蟲感知世界的認知。最新發表於《Nature》的研究,由瑞典隆德大學、澳洲國立大學和南澳大學的教授 Eric Warran...
-
火星改造可能嗎?新研究盤點技術進展與未來挑戰
火星是否能成為人類第二個家園,一直是行星科學和太空探索領域的熱門話題。來自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的行星科學家 Nina Lanza 博士等人,近日於《N...
-
社區陪伴大幅降低母嬰死亡、助重返教育
英國國王學院倫敦與塞拉利昂在地 NGO Lifeline Nehemiah Projects 合作,於塞拉利昂推行「2YoungLives」社區導師計畫,首次以隨機分派試驗方式,驗證此模式對於懷孕青少女及其新生兒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