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破迷思
-
新方法驗證白沙國家公園 2 萬年前人類足跡,挑戰傳統理論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國家公園(White Sands National Park)發現的人類足跡,經第三種物質——古湖奧特羅(paleolake Otero)的湖泥進行碳定年,結果顯示足跡...
-
教自閉症兒童學會內心自語,有助改善情緒調節
來自匹茲堡大學團隊的新研究顯示,訓練自閉症兒童發展「內語」(inner speech)——也就是在心中與自己對話的能力——有助於減緩情緒失調問題,為自閉症療育帶來新方向。 自閉症兒童常面臨情緒爆發及自我控制困難,嚴重時會...
-
素食者不是更善良,而是更重視個人主導
最新研究顯示,素食者與葷食者的價值觀明顯不同,且原因不只是出於關懷動物或環境。來自波蘭SWPS大學和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的心理學家內茲雷克(John B. Nezlek),運用施瓦茨價值理論,針對美國與波蘭近3,800名成...
-
「冰浴」到底好不好?科學揭曉冷水療法的利與弊
近年冰浴(cold plunge)蔚為風潮,無論健身族、運動員還是追求健康生活的人,都爭相體驗這種極冷療法。其實早在古埃及、希波克拉底時期,人們就已認識冷水帶來的療癒效果。但冰浴究竟對健康有何幫助?科學實證又怎麼說? 所...
-
手指泡水皺紋每次都不一樣? 新研究揭科學規律
我們都曾經在泡澡、游泳或洗碗時,發現手指頭皮膚會變皺,但這種「泡水皺紋」到底有沒有規律可循?美國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最新研究發現,不論何時泡水、泡幾次,手指每次產生的皺紋圖案都幾乎一模...
-
顛覆 Cope 法則:三葉蟲體型演化表明「氧氣才是關鍵」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趙方臣與朱茂炎團隊近日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指出,早期古生代三葉蟲的體型變化與海洋氧氣濃度高度相關,並非如 Cope 法則所主張的「越演化越大」。研究統計了寒武紀與...
-
為何人類不像其他動物毛茸茸?關鍵在「基因開關」
多數哺乳動物如貓、狗、猩猩都有厚實毛髮,但人類卻明顯光滑許多。最新研究指出,這與人類演化出獨特的散熱機制、以及控制毛髮生長的「基因開關」密切相關。 早期哺乳動物原本都覆蓋著濃厚毛髮,這能協助保溫、防曬與保護皮膚,並增加感...
-
逆時針賽跑其實不是巧合:這背後有歷史,也有科學
你可能從未深思過,為何奧運賽道、馬場、自行車賽甚至棒球比賽,幾乎都是逆時針方向進行?雖然歷史上並非始終如此,例如劍橋與牛津大學的跑者直到 1940 年代仍採順時針跑法,但從古希臘的運動會到古羅馬的戰車競賽,逆時針的跑法就...
-
「藍色區域」居民真能活得比較久嗎?學者出現質疑聲浪
多年來,所謂的「藍色區域」(blue zones)吸引了大眾與科學家的目光。這些地區如日本沖繩、希臘伊卡利亞島、義大利薩丁尼亞島,以及哥斯大黎加尼科亞半島,據說當地居民透過健康飲食、積極的生活方式及緊密的社交連結,達成極...
-
我們為何無法記得生命早期的具體事件?
耶魯大學的最新研究挑戰了關於嬰兒記憶的假設,顯示嬰兒從12個月大就能夠編碼記憶。研究結果表明,所謂的嬰兒失憶症——無法回憶起生命初幾年的經歷——更可能是由記憶檢索失敗所致,而非最初無法形成記憶。 儘管嬰兒期是學習迅速的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