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解碼
-
加州海獅展現精準節拍感,節奏感超越人類
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海洋科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顯示,掌握音樂節拍的能力或許並非人類獨有。研究團隊觀察一隻名為羅南(Ronan)的15歲加州海獅(Zalophus californianus),發現她能以精準且穩定的頭部動...
-
食肉毛蟲『骨頭收藏者』穿上獵物遺骸,打造獨特保護殼
來自夏威夷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食肉毛蟲,這種毛蟲被戲稱為「骨頭收藏者」,它會穿戴自己獵物的殘骸作為保護殼。這一新物種僅在夏威夷的歐胡島(Oahu)發現,它會沿著蜘蛛網爬行,捕食被困在其中的昆蟲,並用這些昆蟲的身體部位來...
-
美國基督宗教信仰下滑趨勢暫停,宗教版圖進入轉折點
長期以來,美國社會中基督宗教信仰比例穩定下降,然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5年最新發表的《宗教景觀研究》(Religious Landscape Study, RLS),這項趨勢已...
-
逆時針賽跑其實不是巧合:這背後有歷史,也有科學
你可能從未深思過,為何奧運賽道、馬場、自行車賽甚至棒球比賽,幾乎都是逆時針方向進行?雖然歷史上並非始終如此,例如劍橋與牛津大學的跑者直到 1940 年代仍採順時針跑法,但從古希臘的運動會到古羅馬的戰車競賽,逆時針的跑法就...
-
倭黑猩猩也會「說話」?科學家發現:靈長類溝通比你想得更複雜!
人類獨特的語言能力,讓我們可以把簡單的字詞拼湊成複雜的句子,表達微妙又精確的意思,這種能力在語言學上稱為「語意組合性」(compositionality)。最近,科學家在非洲熱帶雨林裡驚奇地發現,我們最親密的靈長類親戚之...
-
老鼠展現「急救」本能:輕拍、拉舌頭助同伴甦醒
一項發表於《Science》期刊的研究揭示,老鼠在同伴失去意識時會展現出類似急救的行為,包括輕拍、舔毛、咬舌頭以及拉出舌頭以清除氣道,甚至能移除口中異物,顯示出動物間可能存在本能的「急救」反應。研究人員利用實驗室老鼠進行...
-
為何人們會突然對約會對象產生「嫌惡感」?
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對潛在約會對象突然產生的「嫌惡感」(the ick)可能源於更深層的心理機制,而非僅僅是對方的外表或行為細節,例如梳髮方式或...
-
研究顯示人們清晨最快樂,午夜情緒最低落
英國最新研究顯示,人們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在一天中的變化模式相當明顯,通常在早晨達到巔峰,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午夜時情緒狀態最差。該研究分析了來自 49,218 份問卷的數據,涵蓋焦慮、憂鬱、幸福感、生活滿意度、生活價值...
-
丹麥研究揭示頭痛與自殺風險關聯,創傷後頭痛風險最高
丹麥奧胡斯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患有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創傷後頭痛及三叉自主神經性頭痛的個體,其自殺企圖與自殺完成的風險顯著增加。這項涵蓋 1995 至 2020 年間的 25 年隊列研究,分析了 119,486 名首次診...
-
科學研究證實:慢速眨眼能讓貓咪更親近你!
貓咪常被認為冷漠、難以親近,但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的研究發現,人類其實可以透過「慢速眨眼」來與貓建立信任。這種表情與貓咪之間的「微笑」相似,當人類模仿這個行為時,不僅能讓貓咪回應,還能促使牠們主動靠近,展現更多親密行為。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