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健典
-
睡眠不足讓負面記憶「糾纏不休」
一項新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削弱大腦壓制負面記憶的能力,導致侵入性思維更頻繁地出現。來自英國約克大學和東英吉利亞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睡眠對於保持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管理不愉快記憶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睡眠與大腦的「記...
-
老鼠遇上「機器鱷」大危機:大腦如何製造「焦慮地圖」?
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擔心某件事情時,腦中會不斷模擬「最壞情況」?原來,老鼠也有這種煩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團隊讓老鼠進入一個有機器鱷的迷宮,解答了大腦如何應對未來威脅,並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焦慮地圖」機制。這項發現可...
-
多巴胺如何「分工合作」影響動機與學習?
多巴胺這個「神經界明星」是讓我們充滿動力,還能學會從經驗中獲益的關鍵!雖然它的重要性早已是科學界的共識,但它是如何在大腦中運作的,一直像場「腦內偵探遊戲」。近日,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Neur...
-
適度飲酒是否有益?科學怎麼說
隨著2025年的開始,關於飲酒的健康影響仍然存在矛盾的信息。一方面,國家科學院於12月發表的報告表示,每天1-2杯酒可能有益於心血管健康,並可能降低死亡風險。然而,1月3日美國外科總署發布的建議則明確指出,每日僅一杯酒也...
-
人工智慧助攻癌症對抗:從基因研究到早期篩檢的新突破
癌症每年奪走數十萬人的生命,早期篩檢是影響癌症存活率的關鍵因素之一。隨著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醫學界發現,AI在癌症偵測和治療中的應用正逐漸改變對抗癌症的方式。儘管AI無法取代醫生的專業診斷,但它能輔助醫師更有效地...
-
晨間咖啡與心血管健康:飲用時機新解密
根據發表於《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一項研究,早晨喝咖啡的人比整天喝咖啡的人和不喝咖啡的人更健康,特別是在「降低心血管疾病」與「全因死亡率」方面效果顯著。 由美國杜蘭大學的Dr. Lu Qi領導的...
-
羅馬時期歐洲的「鉛污染」導致當時民眾認知下降
一項最新研究揭示,羅馬時期的鉛污染可能導致當時歐洲人口的平均智商下降2.5至3分,這是首次通過冰芯記錄重建古代大氣鉛濃度,並量化其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 北極冰芯紀錄顯示,鉛污染始於鐵器時代,並在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鼎...
-
研究發現「氟化物」恐影響兒童智商,引發安全性爭議
近日發表於《JAMA Pediatrics》的一項研究指出,氟化物暴露可能與兒童智商下降相關。該研究分析了來自10個國家的74項研究數據,發現尿液中每升氟化物增加1毫克,可能導致兒童智商下降1.63分。然而,研究方法與結...
-
首例人工受精保存的長頸鹿胚胎問世,為瀕危物種保育帶來新希望
當我們想到非洲瀕危哺乳動物時,通常會聯想到犀牛或大象,但長頸鹿的生存危機卻少有人關注。事實上,野生大象的數量竟是長頸鹿的3.5倍。全球九種長頸鹿亞種中,有七種被列為瀕危或極危物種,其中四種亞種在過去 30 年內的數量銳減...
-
ADHD 藥物能讓部分人成為更好的駕駛者
低劑量的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亦翻作”派醋甲酯”),一種常用於治療 ADHD 的藥物,可能幫助非 ADHD 患者在長時間單調駕駛時保持專注。澳洲斯威本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該藥物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