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百態
-
研究發現大猩猩心臟病與腸道菌群變化密切相關
明尼蘇達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大猩猩罹患心臟病時,腸道內的細菌種類和功能會明顯改變。「心臟病」是動物園中大猩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為什麼大猩猩會患心臟病,科學家至今還沒有確切答案。 研究團隊與美國及國際研究機構合作,分析了...
-
亞洲大虎頭蜂威脅歐洲生態與農業
艾希特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入侵歐洲的亞洲大虎頭蜂(Vespa velutina)捕食的昆蟲種類極為豐富,總計超過1,400種,涵蓋許多重要的生態物種。研究團隊透過先進的深度定序技術,詳細分析來自英國澤西島、法國、西班牙及英...
-
研究發現華麗琴鳥「耕種」獵物,提升森林生態多樣性
澳洲華麗琴鳥(Menura novaehollandiae)以擅長模仿各種聲音聞名,但最新研究發現,這種棲息於澳洲東南部濕潤桉樹林的鳥類,還具備獨特的「獵物養殖」行為。牠們在覓食時翻動大量落葉與泥土,為蚯蚓、蜈蚣、蜘蛛等...
-
史前兩棲動物如何躲過大滅絕?科學家揭開2.52億年前的生存祕訣
2.52 億年前,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發生,超過 90% 的海洋生物與 75% 的陸地物種消失。然而,一群長相類似巨型青蛙的遠古兩棲動物——裂椎兩棲類(Temnospondyls)卻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英國布里斯...
-
巴西發現「遠古鱷魚」!三疊紀神秘掠食者重見天日
在 2.37 億年前的巴西南部,一種長相酷似現代鱷魚的遠古爬行動物——Retymaijychampsa beckerorum 曾在河流與沼澤地帶游弋、狩獵。這個新發現的主龍形類物種來自前滄龍科(Proterochamps...
-
一角鯨的象牙不只裝飾?科學家發現捕食與遊戲新功能!
一角鯨(Monodon monoceros)以長螺旋狀象牙聞名,過去主要認為其象牙與求偶競爭有關。然而,來自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與加拿大漁業與海洋部的研究團隊,透過無人機拍攝,首次記錄了一角鯨利用象牙探索環境、操控獵物,甚...
-
全球首見影像揭曉北極熊「育幼」巢穴行為,助力保育研究
一項最新發表於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的研究,首度結合衛星追蹤與遠端攝影技術,成功記錄北極熊(Ursus maritimus)母子離巢行為,為北極熊的育幼期提供前所未有的細節。該研...
-
動物塑造地貌影響驚人,全球首度「量化」研究規模
動物不僅是地球的居民,更是塑造地表的重要力量。 一項由英國倫敦瑪麗王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領導的全球性研究,首次量化了動物在塑造地球地貌上的影響,結果顯示 600 多種動...
-
歐洲白堊紀發現巨型泰坦巨龍,挑戰「島嶼侏儒化」假說
科學家在羅馬尼亞哈策格盆地(Hațeg Basin)發現了一種約 7000 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蜥腳類恐龍,命名為 Uriash kadici(中文暫譯:卡氏尤里阿斯巨龍),屬於泰坦巨龍類(Titanosauria)中...
-
顎類鳥類展現技術創新,顛覆愚笨刻板印象
科學家發現,鴕鳥、鶴鴕與鶴鴕等古顎類鳥類(Palaeognathae)具備技術創新的能力,挑戰了以往認為牠們「愚笨」的觀念。古顎類鳥類包括鴕鳥、鶴鴕、鴯鶓、鶴鴕及鴛鴦鳥等,這些鳥類多數喪失飛行能力,且演化出巨大的體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