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前兩棲動物如何躲過大滅絕?科學家揭開2.52億年前的生存祕訣
2.52 億年前,地球歷史上最嚴重的大滅絕事件發生,超過 90% 的海洋生物與 75% 的陸地物種消失。然而,一群長相類似巨型青蛙的遠古兩棲動物——裂椎兩棲類(Temnospondyls)卻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英國布里斯...
-
巴西發現「遠古鱷魚」!三疊紀神秘掠食者重見天日
在 2.37 億年前的巴西南部,一種長相酷似現代鱷魚的遠古爬行動物——Retymaijychampsa beckerorum 曾在河流與沼澤地帶游弋、狩獵。這個新發現的主龍形類物種來自前滄龍科(Proterochamps...
-
水比想像更古老?研究揭曉早期宇宙水的形成
最新研究顯示,水可能在宇宙誕生後 1 至 2 億年間便已形成,比科學家過去認為的時間點更早。這項發現發表於《Nature Astronomy》,研究團隊利用超新星爆炸的電腦模擬,揭示水如何在宇宙最初的歲月中出現,甚至可能...
-
一角鯨的象牙不只裝飾?科學家發現捕食與遊戲新功能!
一角鯨(Monodon monoceros)以長螺旋狀象牙聞名,過去主要認為其象牙與求偶競爭有關。然而,來自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與加拿大漁業與海洋部的研究團隊,透過無人機拍攝,首次記錄了一角鯨利用象牙探索環境、操控獵物,甚...
-
研究解開「甜點胃」機制 助攻肥胖治療
許多人在享用豐盛大餐後,儘管已經飽足,仍會對甜點產生強烈渴望。最新研究發現,這種現象並非單純的飲食習慣,而是來自大腦中的特定神經機制。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生物老化研究所的科學家透過小鼠實驗,確認大腦內負責飽足感的 POMC ...
-
全球首見影像揭曉北極熊「育幼」巢穴行為,助力保育研究
一項最新發表於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的研究,首度結合衛星追蹤與遠端攝影技術,成功記錄北極熊(Ursus maritimus)母子離巢行為,為北極熊的育幼期提供前所未有的細節。該研...
-
動物塑造地貌影響驚人,全球首度「量化」研究規模
動物不僅是地球的居民,更是塑造地表的重要力量。 一項由英國倫敦瑪麗王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領導的全球性研究,首次量化了動物在塑造地球地貌上的影響,結果顯示 600 多種動...
-
歐洲白堊紀發現巨型泰坦巨龍,挑戰「島嶼侏儒化」假說
科學家在羅馬尼亞哈策格盆地(Hațeg Basin)發現了一種約 7000 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蜥腳類恐龍,命名為 Uriash kadici(中文暫譯:卡氏尤里阿斯巨龍),屬於泰坦巨龍類(Titanosauria)中...
-
吃柑橘可降低憂鬱症風險
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吃一顆中等大小的橙子,可能將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降低約 20%。哈佛醫學院與麻省總醫院的研究團隊分析超過 32,000 名參與者的長期數據,發現柑橘類水果(如橙子、葡萄柚)的攝取量與較低的憂鬱症風險有關,並...
-
火星紅色之謎揭曉:含水鐵礦是關鍵
最新研究顯示,火星獨特的紅色可能來自於一種含水鐵礦——「六方鐵氧化物」(Ferrihydrite),而非傳統上認為的赤鐵礦(Hematite)。這種礦物是在火星早期寒冷且潮濕的氧化環境中形成,並隨後在極度乾燥的條件下保存...